2024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室李鲜婵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刊登了题为“Single-Vesicle Electrochemistry in Fresh Brain Slices Enables In-situ Quantification of Vesi...
详细信息
2024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室李鲜婵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刊登了题为“Single-Vesicle Electrochemistry in Fresh Brain Slices Enables In-situ Quantification of Vesicular Monoamine”(单囊泡电化学用于新鲜脑切片神经囊泡单胺类递质的原位定量检测)的研究工作。
生物碱大多存在于植物中,是一类含氮的有机碱性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在临床上药用日益广泛。建立生物碱的分析方法对理解其药理作用、药效基础及毒性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方法因具有如,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响应迅速、选择性和灵敏度可控等特点,因而在分析科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基于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建立了两种重要生物碱(马钱子碱和环维黄杨星D)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马钱子碱作为电化学催化剂的新型羟胺电化学传感器。(1)研究基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电化学氧化的电极过程对p H的依赖性不同,从而通过筛选介质的p H实现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氧化峰电位的分离;同时采用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提高马钱子碱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本方法对马钱子碱的电流响应在0.5-1000μM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1μM。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并成功应用于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和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可靠、选择性好的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将为理解马钱子中毒机制和研究其毒性物质基础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指导马钱子碱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2)目前针对环维黄杨星D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尚未有报道,本工作中测出环维黄杨星D p Kb1为3.98,p Kb2为是6.41,在p H 7.4的条件下因氨基被质子化而带正电荷,因此考虑利用带负电荷的溴百里酚蓝作为环维黄杨星D的识别元件和电化学探针来对环维黄杨星D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可靠,选择性好的并且可以更新的环维黄杨星D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方法对环维黄杨星D的电流响应在0.01-50μM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42 n M。已成功应用于大鼠血样和肝脏中环维黄杨星D的分析,本研究为环维黄杨星D的临床安全用药、理解其药效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3)由于马钱子碱具有电化学活性,利用马钱子碱结合碳纳米管(Brucine/SWNTs),研究其固有的电化学特性到做为羟胺电化学传感的新型电催化剂的应用,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可靠的羟胺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Brucine/SWNTs的电极进程包括醌式马钱子碱(Quinoid brucine)的生成及在随后的二聚反应中二聚醌类马钱子碱(Dimeric quinoid brucine)的形成。通过利用二聚醌类马钱子碱对羟胺的高效电催化活性,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Brucine/SWNTs修饰电极的新型羟胺电化学传感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0.1μM-1000μM的浓度范围,氧化电流与羟胺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1μM。研究基于马钱子碱的羟胺电化学传感平台高效灵敏,选择性强且可靠,并成功地用于药物(羟基脲片和碘解磷定注射液)和水样中羟胺的检测。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用于羟胺检测的新颖的电化学传感平台,而且还为电催化和电分析领域中电化学表面/界面的设计开辟了前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