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9 篇 期刊文献
  • 118 篇 学位论文
  • 92 篇 会议
  • 38 篇 专利
  • 8 篇 成果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7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01 篇 医学
    • 609 篇 临床医学
    • 6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8 篇 中西医结合
    • 2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4 篇 中医学
    • 14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口腔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特种医学
  • 37 篇 工学
    • 2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2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兽医学
  • 6 篇 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728 篇 病理性瘢痕
  • 168 篇 增生性瘢痕
  • 148 篇 瘢痕疙瘩
  • 119 篇 成纤维细胞
  • 28 篇 治疗
  • 24 篇 细胞外基质
  • 22 篇 细胞因子
  • 20 篇 发病机制
  • 18 篇 细胞凋亡
  • 16 篇 基因治疗
  • 16 篇 正常皮肤
  • 15 篇 创伤愈合
  • 15 篇 a型肉毒毒素
  • 15 篇 治疗方法
  • 15 篇 瘢痕形成
  • 15 篇 伤口愈合
  • 14 篇 皮肤
  • 13 篇 免疫组化
  • 12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12 篇 凋亡

机构

  • 29 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 28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17 篇 重庆医科大学
  • 17 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 16 篇 郑州大学
  • 16 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
  • 15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15 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 14 篇 广东医学院
  • 14 篇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
  • 11 篇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
  • 10 篇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
  • 10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10 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 10 篇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
  • 8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8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8 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 8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7 篇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

  • 25 篇 郭澍
  • 14 篇 廖立新
  • 14 篇 李小静
  • 13 篇 王晨超
  • 10 篇 王少华
  • 10 篇 刘流
  • 10 篇 张欣
  • 10 篇 李荟元
  • 9 篇 潘登
  • 9 篇 罗少军
  • 8 篇 金石峰
  • 8 篇 李世荣
  • 8 篇 唐志铭
  • 8 篇 翟晓翔
  • 8 篇 孙强
  • 8 篇 李青峰
  • 8 篇 章一新
  • 8 篇 牛扶幼
  • 8 篇 高建华
  • 8 篇 王喜梅

语言

  • 76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病理性瘢痕"
7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自噬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 第3期36卷 152-154页
作者: 钟家港 王淞 杨斌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医学院 湖北武汉430065 中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湖北武汉430070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进化上保守的过程,其作为细胞程序化死亡的一种机制,涉及细胞膜对细胞内需要分解的胞质成分、细胞器和蛋白质进行包围,进而形成自噬体。之后,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转化为自噬溶酶体,其中包含的物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A型肉毒毒素的联合疗法治疗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 第2期15卷 91-94页
作者: 雷萍 王城 韦玮 金哲虎 朱莲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吉林延吉13300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西昌学院理学院 四川凉山615000
病理性瘢痕常引起患者局部瘙痒和疼痛,且复发率高,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焦点。众所周知,A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类典型的毒性蛋白质,在减少瘢痕疙瘩的增生及预防其复发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将A型肉毒毒素作为基础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探究金纳多对病理性瘢痕愈合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39-46页
作者: 陈粲 刘治 王昱欢 吴穹 马晓峰 杨惠 青海大学医学部 青海西宁810016 包头医学院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的物质基础与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方法:在DGIdb、DrugBank、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TCMSP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银杏叶”,获得金纳多的作用靶点;从Gen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OSTN、COL11A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 第3期36卷 137-144页
作者: 周美玲 陈琛 梁久龙 阜新市人民医院(阜新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皮肤科 辽宁阜新123000 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辽宁沈阳110000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pertostin,POSTN)和Ⅺ型胶原A1(recombinant collagen typeⅪalpha1, COL11A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联。方法 自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集59例接受手术患者的组织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 第04期 244-248+259页
作者: 王泽 胡博 马腾霄 范鹏飞 李磊 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
病理性瘢痕是皮肤损伤后异常愈合的结果,常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双重困扰。目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放射治疗、硅凝胶制品、药物注射、压力疗法、冷冻疗法及手术治疗等。但诸多治疗方法大多面临疗效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 第3期54卷 158-162页
作者: 王之涵 杨顶权 黄储涵 何治宏 钟施怡 许泳龙 陈辉松 刘青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北京100029
病理性瘢痕是皮肤组织异常修复的产物,是皮肤科和整形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在病理性瘢痕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链非编码LINC01535通过JAK/STAT3途径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年 第4期 216-220页
作者: 余欣欣 徐洁 梁峻森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目的 探究LINC01535通过靶向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 自2024年1—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制备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按细胞转染质粒的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组、LINC01535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病理性瘢痕中热休克蛋白47的表达与胶原沉积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年 第1期19卷 31-34页
作者: 陈俊杰 岑瑛 许学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烧伤科 成都61004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4 7(heatshock protein 4 7,HSP4 7)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与胶原沉积的相关性。 方法 取经病理科确诊的正常皮肤 (10名 )、增生性瘢痕 (19例 )和瘢痕疙瘩 (16例 )组织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苦味酸 -天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病理性瘢痕中c-myc、c-fos和ras原癌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年 第3期18卷 165-167,I003页
作者: 胡振富 罗力生 罗盛康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图像定量分析 ,检测c myc、c fos和rasp2 1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 myc和c f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调控及Fas基因突变的筛选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00年 第9期80卷 709-712页
作者: 鲁峰 高建华 黎小间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 广州510515
目的 从细胞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周边部和中央部不同生长特性及瘢痕疙瘩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组织各 6例为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 6~ 10代后 ,应用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