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4 篇 专利
  • 45 篇 期刊文献
  • 28 篇 会议
  • 14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成果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9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 篇 工学
    • 1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机械工程
    • 9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光学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40 篇 医学
    • 15 篇 临床医学
    • 1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3 篇 理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89 篇 皮肤模型
  • 10 篇 体外重建
  • 4 篇 化妆品
  • 3 篇 细胞模型
  • 3 篇 功效性
  • 3 篇 皮肤致敏
  • 3 篇 刺激性
  • 3 篇 功效评价
  • 3 篇 thp-1细胞
  • 3 篇 化妆品原料
  • 2 篇 uva
  • 2 篇 保湿
  • 2 篇 光毒性
  • 2 篇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 2 篇 角质形成细胞
  • 2 篇 组织工程皮肤
  • 2 篇 hacat细胞
  • 2 篇 皮肤老化
  • 2 篇 色素沉着
  • 2 篇 视频分割

机构

  • 11 篇 广东博溪生物科技...
  • 8 篇 济南磐升生物技术...
  • 7 篇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
  • 7 篇 清华大学
  • 7 篇 广州市华代生物科...
  • 6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5 篇 陕西博溪生物科技...
  • 5 篇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
  • 4 篇 上海际研生物医药...
  • 4 篇 上海贝泰妮生物科...
  • 4 篇 广东工业大学
  • 4 篇 山东福瑞达生物股...
  • 3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3 篇 伽蓝股份有限公司...
  • 3 篇 青岛蔚蓝生物股份...
  • 3 篇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
  • 3 篇 西安组织工程与再...
  • 3 篇 伽蓝股份有限公司
  • 3 篇 云南云科特色植物...
  • 3 篇 无限极有限公司

作者

  • 18 篇 卢永波
  • 11 篇 李潇
  • 10 篇 程树军
  • 8 篇 张勇杰
  • 7 篇 王博
  • 7 篇 陈旭
  • 7 篇 郭振宇
  • 7 篇 王飞飞
  • 7 篇 马骁
  • 7 篇 邢志青
  • 6 篇 吴越
  • 6 篇 宋肖洁
  • 6 篇 张平
  • 5 篇 秦瑶
  • 5 篇 杨素珍
  • 5 篇 徐铭恩
  • 5 篇 甄雅贤
  • 4 篇 李燕
  • 4 篇 刘梅
  • 4 篇 戴亚康

语言

  • 29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皮肤模型"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皮肤模型与微针穿刺性能评价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年 第8期49卷 1406-1421页
作者: 王缘 马凤森 王延妮 修雪亮 刘勇 宋伟民 胡夏夏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生物制剂与材料实验室 杭州310014 杭州颜术新芽医疗美容诊所 杭州310015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杭州310023
微针阵列作为新型透皮给药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通常以刺入力、刺入率和刺入深度来评价微针刺入皮肤的程度和效率。皮肤是其性能评价的基础。皮肤的物理特性主要由角蛋白丝、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皮下组织综合决定,并且从厚度、弹性、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拟人体皮肤湿度响应特征和力学性质的皮肤模型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 2019年 第22期33卷 3829-3832页
作者: 陈景民 李久盛 陈晋阳 曾祥琼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上海20044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先进润滑材料实验室 上海201210
优质的仿生皮肤模型(ASM)对皮肤接触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至关重要,因此ASM的研究也备受重视。为了模拟人体皮肤的湿度响应特性和力学特性,将壳聚糖(CTS)水凝胶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构建了皮肤模型,并探索了二者的质量比以及固化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可灌注血管化全层皮肤模型用于局部和全身给药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 第2期56卷 188-189页
作者: 陈旭 魏宇昊 牛悦青 欧莱雅法国研发和创新中心 索邦大学 东京大学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皮肤首先通过组织工程实现组织重建,应用于烧伤、手术瘢痕和整形外科治疗。自2013年欧盟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后,体外重建皮肤模型也更多应用于化妆品和药物研究中活性成分的功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外重建皮肤模型(老化模型)中特定的晚期糖化终末产物诱导的生物学效应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 第9期50卷 698-699页
作者: Hervé Pageon Hélène Zucchi Zhenyu Dai David R Sell Christopher M Strauch Vincent M Monnier Daniel Asselineau L'Oréal Research & Innovation Aulnay-sous-bois France .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io.
皮肤老化的特征包括弹性纤维减少、不溶性胶原蛋白蓄积以及创伤修复能力受损等。而对于皮肤曝光部位,促炎性改变还能导致富含胶原蛋白基质的重构,进一步加重上述变化。该基质重构过程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涉及晚期糖化终末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皮肤模型的构建及在检测药物化妆品中的应用
皮肤模型的构建及在检测药物化妆品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作者: 安子扬 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皮肤模型建立的方法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伴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立皮肤模型已从单层表皮模型到复层皮肤替代物日趋成熟。国内对于皮肤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使用中国人皮肤建立替代模型,是当前的研究重点。皮肤模型按照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外重建皮肤模型研究UVA1诱导皮肤损伤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 第12期47卷 917-919页
作者: 孔佩慧 陈旭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此具有感知外部刺激、保护修复和维持身体内稳态等功能.紫外线(UV)作为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可诱导人皮肤急性或慢性的生物或临床损伤,如日晒伤、光免疫抑制、光老化和光致癌等.日光中UV由UV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体外重建皮肤模型上研究糖化反应对皮肤成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年 第12期43卷 895-897页
作者: 陈旭(译) 甄雅贤(译)
皮肤老化是内外因素重叠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具有一定个体和遗传背景差异的内因性自然老化,以及受外部因素(紫外线、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影响的外因性老化.在老化过程中,皮肤在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功能学上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皮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使用体外重建皮肤模型研究真皮成纤维细胞对皮肤色素沉着的重要调节作用: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年 第10期49卷 758-760页
作者: 陈旭 孔佩慧 Duval C Cohen C Chagnoleau C
已有大量研究强调了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在皮肤色素沉着中所起的作用。例如,角质形成细胞通过释放大量的促色素沉着旁分泌生长因子,如αMSH、内皮素1(ET-1)、干细胞因子(SCF)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紫外线(UV)急性照射诱导的黑素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外研究真皮填充剂的一种新方法:用体外重建皮肤模型研究透明质酸增加成纤维细胞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年 第2期49卷 151-153页
作者: 陈旭 孔佩慧 周治君
面部老化的主要特征是皱纹、皱褶、弹性下降和皮肤松垂,反映皮肤深部出现了渐进性、持久性的改变。用填充材料增加软组织的含量以减少老化的临床表征,是一种普遍的抗皮肤老化策略,也是美容医学的一个扩展领域。
来源: 评论
糖化作用刺激体外重建全层皮肤模型中单核细胞分化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 第2期51卷 166-167页
作者: Pageon H Zucchi H Rousset F 欧莱雅法国研发和创新中心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由蛋白质或脂质与糖(如葡萄糖和核糖)通过非酶糖化反应形成的,是公认与自然老化相关机制之一。皮肤生物学研究认为,糖化作用对与真皮基质分子影响皮肤老化的硬化有关,可能是由改变分子间交联所致;有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