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益肾解毒汤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RIR组)、益肾解毒汤+肾缺血再灌注组(Drug+RIR组)、姜黄素+肾缺血再灌注组(Cur+RIR组)。术后24、96 h取大鼠目内眦采血,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术后24 h大鼠肾脏组织,比较各组肾脏损伤评分;比较假手术组、RIR组和Drug+RIR组3组炎症因子NF-κB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RIR组、Drug+RIR组和Cur+RIR组血清Scr、BUN、肾小管损伤评分均升高,Drug+RIR组高于Cur+RIR组,但均明显低于RIR组(P<0.05);且比较术后96 h RIR组、Drug+RIR组2组血清Scr、BUN,Drug+RIR组肾功能指标恢复更快。结论复方益肾解毒汤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解毒汤对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病例来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均来自2017年11月~2019年08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的患者。将40例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代谢失衡、纠酸、纠正贫血、控制高血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益肾解毒汤,1剂/日,早晚2次分次口服。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及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以评价益肾解毒汤对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4.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统计患者SCr、BUN、UA、中医症状评分等资料。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症状: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对照组为(19.70±2.45 vs 11.31±4.02),观察组为(19.42±2.98 vs 9.23±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11.31±4.02 vs 9.23±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候疗效:经治疗6个月,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7例,稳定7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75%,观察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2例,稳定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指标:经治疗6个月,对照组组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Scr、BUN、UA均有所好转,其中 Scr(132.32±20.22 vs 113.31±21.44)μmol/L、BUN(9.59±3.22 vs 8.31±2.44)mmol/L、UA(441.92±90.32 vs 407.35±81.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Scr、BUN、UA均有所改善,其中Scr(135.45±21.18 vs 101.01±24.19)μmol/L、BUN(9.63±2.93 vs 8.01±2.14)mmol/L、UA(443.15±93.98 vs 396.01±84.1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SCr、BUN、UA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cr(101.01±24.19 vs 113.31±21.44)μmol/L、BUN(8.01±2.14 vs 8.31±2.44)mmol/L、UA(396.01±84.19 vs 407.35±81.4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益肾解毒汤能有效改善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从肾功能相关指标来看,益肾解毒汤可有效降低肾癌根治术后合并慢性肾脏病(2-3期)患者的SCr、BUN、UA水平,保护肾功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