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不同身体活动、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相互替代后,学龄前儿童睡眠模式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萍乡市三个区的三所幼儿园12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由于身体活动与睡眠数据的测量缺失和无效数据的剔除,最后剩余有效数据103个。通过三轴加速度计测量SB、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 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时间,通过腕式多频道睡眠仪测量睡眠模式,睡眠模式包括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夜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睡眠片段化指数(Sleep Fragmentation Index, SFI),使用等时替代模型评估SB、LPA、MVPA相互替代后与睡眠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控制年龄、性别、BMI等协变量与其他活动行为时,LPA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效率及睡眠片段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夜醒时间呈显著负相关,MVPA与学龄前儿童睡眠潜伏期及夜醒时间呈显著正相关;2、30 min LPA等时替代SB后,学龄前儿童睡眠效率(B=4.37)升高,夜醒时间(B=-22.307)、睡眠片段化指数(B=-0.303)均减少,反之,睡眠效率(B=-4.370)降低,夜醒时间(B=22.307)与睡眠片段化指数(B=0.303)均增加(P<0.05);3、30 min MVPA等时替代SB,学龄前儿童睡眠潜伏期(B=2.308)增加,反之,则学龄前儿童睡眠潜伏期(B=-2.308)时间减少(P<0.05);4、30 min MVPA替代LPA,学龄前儿童睡眠效率(B=-8.046)降低、睡眠潜伏期(B=3.534)、夜醒时间(B=42.239)、更多的睡眠片段化指数(B=0.563)增加,反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效率(B=8.046)升高,睡眠潜伏期(B=-3.534)、夜醒时间(B=-42.239)、睡眠片段化指数(B=-0.563)减少(P<0.05)。结论:1、每天30 min LPA等时替代SB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模式。2、每天30 min LPA等时替代MVPA也能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模式。3、每天30min SB等时替代MVPA只能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潜伏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