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瞬时弹性成像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硬度值的变化,评价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就诊的125例使用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ADV组)和二者联合(LAM+ADV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前、后(6~24个月)的肝硬度值、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肝硬度值、ALT值、肝纤维化指标值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度值与ALT值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肝硬度值明显下降,从治疗前的(15.25±2.28)kPa下降至24个月后的(6.79±1.76)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0.784,P<0.001),LAM组、ADV组和LAM+ADV组中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t=5.597、6.399、6.721,P均<0.001)、12个月与6个月(y=4.779、5.284、6.006,P<0.001、=0.001、<0.001)、18个月与12个月(t=3.109、3.456、3.638,P=0.003、=0.001、<0.001)、24个月与12个月(t=2.801、3.160、3.173,P=0.007、0.002、0.002)肝硬度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后患者ALT恢复率为84.8%(106/125),其中LAM组为83.78%(31/37),ADV组为84.45%(38/45),LAM+ADV组为86.05%(37/43).24个月后患者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M组:t=20.184、5.312、7.740、18.267,P均<0.001;ADV组:t=21.315、3.361、9.064、20.428,P均<0.001;LAM+ADV组:t=21.492、7.158、10.687、21.543,P均<0.001).肝硬度值与ALT值、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 and ⅣC)值的变化相一致,均呈正相关性(r=0.745、0.689、0.695、0.687、0.697,P均<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可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观察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