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24 篇 专利
  • 79 篇 期刊文献
  • 46 篇 学位论文
  • 12 篇 会议
  • 7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3 篇 工学
    • 112 篇 电气工程
    • 4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机械工程
  • 6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理学
    • 3 篇 化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144 篇 石墨负极
  • 90 篇 锂离子电池
  • 15 篇 电化学性能
  • 12 篇 锂电池
  • 10 篇 负极材料
  • 9 篇 电解液
  • 8 篇 磷酸铁锂
  • 6 篇 锂离子二次电池
  • 6 篇 表面改性
  • 5 篇 氧化锂钴
  • 5 篇 钴酸锂
  • 5 篇 水性粘结剂
  • 5 篇 硅负极
  • 5 篇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
  • 5 篇 锰酸锂
  • 5 篇 sei膜
  • 5 篇 热工装备
  • 4 篇 稀土材料
  • 4 篇 碳材料
  • 4 篇 能量密度

机构

  • 23 篇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
  • 22 篇 中南大学
  • 19 篇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
  • 1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2 篇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
  • 12 篇 湖州凯金新能源科...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
  • 9 篇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
  • 9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9 篇 北京理工大学
  • 8 篇 安徽南都华铂新材...
  • 7 篇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
  • 7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7 篇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
  • 7 篇 湖南邦普汽车循环...
  • 7 篇 湖南邦普循环科技...
  • 7 篇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
  • 7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7 篇 万向集团公司
  • 6 篇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

作者

  • 20 篇 仰永军
  • 13 篇 晏荦
  • 10 篇 李俊义
  • 10 篇 NOT FOUND
  • 10 篇 曾子琪
  • 9 篇 郭玉国
  • 9 篇 李长东
  • 9 篇 孔令超
  • 9 篇 徐延铭
  • 8 篇 王原
  • 8 篇 李凡群
  • 8 篇 李壮
  • 8 篇 谢佳
  • 8 篇 王鹏
  • 7 篇 陈军
  • 7 篇 陈飞
  • 7 篇 吴锡俊
  • 6 篇 彭冲
  • 6 篇 殷雅侠
  • 6 篇 韩笑

语言

  • 86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石墨负极"
8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石墨负极表面聚合物功能保护膜对锂离子电池存储寿命的提升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年 第12期40卷 2542-2548页
作者: 李宇杰 刘勇 赵奇志 郑春满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长沙410073 中国人民解放军61699部队 枝江443200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均匀包覆的石墨并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以LiNi0. 8Co0. 15Al0. 05O2(NCA)为正极材料、PVA包覆石墨负极材料组装成软包电池和钢壳电池,研究了PVA功能保护膜对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存储寿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墨负极电化学扫描循环过程的EIS、Raman光谱和XRD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年 第5期29卷 973-976页
作者: 庄全超 许金梅 田景华 樊小勇 董全峰 孙世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州221116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Raman光谱和XRD研究了石墨负极在1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循环扫描过程.EIS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循环扫描4~10周范围内,SEI膜(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电阻随循环扫描周数增加近似线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锂沉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2023年 第4期38卷 678-697页
作者: 许钰洁 王斌 万弋 孙义 王万里 孙康 杨黎军 胡涵 吴明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 青岛冠宝林活性炭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266068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而以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化为核心的电池、电容器等储能技术的开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锂离子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产业链完整等优点,是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界面膜清洗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再生修复
收藏 引用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2022年 第5期37卷 1011-1020页
作者: 徐义俭 宋晓辉 常强 侯香龙 孙毅 冯绪勇 王项如 詹淼 项宏发 余彦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230026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安庆246001
石墨因其良好的导电性、适合锂脱嵌的层状结构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成为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负极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的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石墨负极材料的回收处理与循环再利用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失效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工程科学学报 2024年 第5期46卷 949-962页
作者: 丁云集 史志胜 张深根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金属材料循环利用研究中心 北京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佛山528399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1011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石墨因其高导电率、高容量和高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当前主流的负极材料,其需求量和报废量增长迅速.废石墨负极因含多种金属、黏结剂、电解液等,具有污染性和资源性双重特点,其高效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aBF_4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无机化学学报 2013年 第7期29卷 1407-1413页
作者: 王力臻 张文静 刘玉军 谷书华 孙新科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450001 河南省表界面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1 新乡赛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453600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和浆过程中加入NaBF4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F4的最佳添加量为2%,可明显提高石墨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电极的自放电性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8年 第7期28卷 1379-1386页
作者: 梁波 陈栩 张帅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14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长沙410114
将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C-Cs)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通过测试首次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循环前后形貌的变化,并与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石墨负极粘结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7%(质量分数)C-Cs粘结剂的石墨负极在0.5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于石墨负极的高性能聚丙烯酸锂基复合粘结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2024年 第8期82卷 833-842页
作者: 郑坤贵 刘君珂 胡轶旸 尹祖伟 周尧 李君涛 孙世刚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361005
聚丙烯酸锂(LiPAA)由于其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粘结剂,但是LiPAA粘度低、硬度大,作为粘结剂时负极极片的粘接性能、柔韧性和可加工性是较大挑战.本工作将LiPAA与多种高分子聚合物复配,通过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墨负极界面SEI膜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收藏 引用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年 第7期12卷 2105-2118页
作者: 张佳怡 翁素婷 王兆翔 王雪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11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溧阳213300
随着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的蓬勃发展,其安全性的欠缺成为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LIBs事故的重要形式之一,热失控过程与石墨负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和精准调控SEI膜的性质成为提高LIBs安全性的前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粘结剂对形貌各异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收藏 引用
物理化学学报 2019年 第12期35卷 1382-1390页
作者: Rahim Shah Naveed Alam Amir ARazzaq 杨成 陈宇杰 胡加鹏 赵晓辉 彭扬 邓昭 苏州大学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 能源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215006
本文通过不同形貌的石墨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丁二烯(NBR)作为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电化学性能,并与商业化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了对比。由于NBR无定形的晶体结构和连续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更好的粘结在活性材料表面,在球型和片状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