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历史学
    • 1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4 篇 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地质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1 篇 砸击法
  • 7 篇 刮削器
  • 6 篇 尖状器
  • 6 篇 石核
  • 6 篇 旧石器时代文化
  • 6 篇 石制品
  • 5 篇 旧石器文化
  • 5 篇 砍砸器
  • 4 篇 锤击法
  • 4 篇 旧石器时代晚期
  • 3 篇 古人类化石
  • 3 篇 石器
  • 3 篇 旧石器考古
  • 3 篇 化石
  • 3 篇 地点
  • 3 篇 贵州
  • 3 篇 旧石器
  • 2 篇 夜郎
  • 2 篇 旧石器时代
  • 2 篇 动物化石

机构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2 篇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
  • 1 篇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
  • 1 篇 贵州省赫章县文物...
  • 1 篇 陕西省地质局第一...
  • 1 篇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
  • 1 篇 浙大城市学院
  • 1 篇 吉林市文庙博物馆
  • 1 篇 云南省地矿局地质...
  • 1 篇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1 篇 山东省考古学会
  • 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1 篇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

作者

  • 5 篇 张森水
  • 2 篇 裴树文
  • 2 篇 马东东
  • 1 篇 陆成宽
  • 1 篇 陈绍举
  • 1 篇 曹泽田
  • 1 篇 高星
  • 1 篇 熊宗仁
  • 1 篇 徐廷
  • 1 篇 石玉鑫
  • 1 篇 郁金城
  • 1 篇 王桂增
  • 1 篇 俞锦标
  • 1 篇 黄慰文
  • 1 篇 张一兵
  • 1 篇 曾五岳
  • 1 篇 李有骞
  • 1 篇 刘有民
  • 1 篇 卢悦
  • 1 篇 赵莹

语言

  • 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砸击法"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旧石器时代砸击法剥片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19年 第4期38卷 584-597页
作者: 马东东 裴树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砸击法是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剥片技术之一,自旧石器时代早期至现代民族学观察中一直有大量应用。相对于另一种重要的剥片技术-锤,砸击法独特的剥片机制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足,其在人类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旧石器时代砸击法剥片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旧石器时代砸击法剥片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纪念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发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作者: 马东东 裴树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044
砸击法是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剥片技术之一,自旧石器时代早期至现代民族学观察中一直有大量应用。相对于另一种重要的剥片技术-锤砸击法独特的剥片机制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足,其在人类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吉林省和龙市菜营子沟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
收藏 引用
文物春秋 2021年 第5期 68-76页
作者: 赵莹 徐廷 石玉鑫 吉林市文庙博物馆 吉林吉林132011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杭州310015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22
菜营子沟遗址位于吉林省和龙市海兰江支流福洞河南岸的二级阶地上,2020年4月在对和龙市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发现,并采集到石制品196件。同年10月对遗址进行试掘,出土石制品、陶片若干。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另有少量石英岩、石英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百万年前的“利刃”是出来的还是锤出来的  008
收藏 引用
科技日报
作者: 陆成宽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然而,区域内燧石原料节理发育、质量较差的特点,制约了对砸击法技术产品的鉴别和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满城南山和龙头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收藏 引用
边疆考古研究 2011年 第1期 1-18页
作者: 陈全家 田禾 卢悦 李有骞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满城南山和龙头山两处旧石器地点都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于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与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牡丹江地区海林市进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专项调查时发现。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8处,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夜郎民族的形成
收藏 引用
乌蒙论坛 2009年 第1期 63-74页
作者: 陈绍举 贵州省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
一、夜郎民族的产生夜郎民族是指夜郎古国存在时期就居住在夜郎古国的群体。对于夜郎民族,历来都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夜郎民族是外来民族,一种观点认为夜郎民族是土著民族(濮人)。这两个观点是谁的正确,
来源: 评论
史前的辉煌 迟来的开发
收藏 引用
当代贵州 2004年 第1期 52-页
作者: 熊宗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推进工作实践。2003年11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推进改革发展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讲话。本刊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周口店第15地点剥片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00年 第3期19卷 199-215页
作者: 高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通过对周口店第 1 5地点出土的石核与石片的形态和技术特点的研究 ,本文发现该地点的石片主要由锤剥片产生。砸击法的应用已退居辅佐和陪衬的地位。这与周口店第 1地点在剥片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第 1 5地点石核的形态特征显示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旧石器时代的漳台关系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 1996年 第3期 48-51页
作者: 曾五岳
论旧石器时代的漳台关系曾五岳连横先生(1878~1936),字雅堂,台湾省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马崎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志学家,也是一位炽热的爱国主义者。他为"成风雨名山之业"①,积数十年之努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旧石器
收藏 引用
文物春秋 1994年 第4期 8-11,75+99页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北京平谷首次发现旧石器李超荣,郁金城北京地区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周口店,经过几十年中外专家和学者的辛勤工作,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取得了重大成绩。在对北京其它地区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