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64 篇 期刊文献
  • 131 篇 会议
  • 120 篇 学位论文
  • 20 册 图书
  • 12 篇 报纸
  • 9 篇 科技报告

馆藏范围

  • 4,149 篇 电子文献
  • 9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38 篇 法学
    • 75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50 篇 社会学
    • 355 篇 政治学
    • 95 篇 民族学
    • 76 篇 法学
    • 19 篇 公安学
  • 541 篇 管理学
    • 295 篇 公共管理
    • 114 篇 工商管理
    • 10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39 篇 历史学
    • 398 篇 中国史
    • 216 篇 世界史
    • 108 篇 考古学
  • 424 篇 经济学
    • 234 篇 理论经济学
    • 213 篇 应用经济学
  • 372 篇 教育学
    • 343 篇 教育学
    • 21 篇 体育学
  • 339 篇 哲学
    • 338 篇 哲学
  • 309 篇 文学
    • 165 篇 新闻传播学
    • 13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07 篇 工学
    • 63 篇 城乡规划学
    • 46 篇 建筑学
    • 3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52 篇 艺术学
    • 68 篇 美术学
    • 4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3 篇 艺术学理论
  • 54 篇 理学
    • 2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6 篇 农学
  • 12 篇 军事学
  • 9 篇 医学

主题

  • 4,156 篇 社会形态
  • 274 篇 生产关系
  • 220 篇 生产方式
  • 213 篇 资本主义
  • 211 篇 马克思
  • 204 篇 生产力
  • 202 篇 马克思主义
  • 194 篇 社会主义
  • 172 篇 社会主义社会
  • 137 篇 中国
  • 134 篇 上层建筑
  • 123 篇 马克思恩格斯
  • 123 篇 思想体系
  • 113 篇 唯物史观
  • 89 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77 篇 社会主义制度
  • 65 篇 封建社会
  • 64 篇 历史唯物主义
  • 63 篇 原始社会
  • 61 篇 社会关系

机构

  • 8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9 篇 北京大学
  • 41 篇 南京大学
  • 40 篇 武汉大学
  • 38 篇 复旦大学
  • 2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6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6 篇 山东大学
  • 25 篇 清华大学
  • 23 篇 吉林大学
  • 2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2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1 篇 四川大学
  • 20 篇 南开大学
  • 19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9 篇 厦门大学
  • 19 篇 中共中央党校
  • 18 篇 安徽大学
  • 17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6 篇 黑龙江大学

作者

  • 9 篇 杨文圣
  • 9 篇 孙显元
  • 9 篇 冯天瑜
  • 8 篇 吴波
  • 8 篇 叶险明
  • 7 篇 宋才发
  • 7 篇 董德刚
  • 7 篇 赵纪河
  • 7 篇 肖峰
  • 6 篇 杨耕
  • 6 篇 冯景源
  • 6 篇 张坤晶
  • 6 篇 贾高建
  • 6 篇 杨木
  • 6 篇 赵家祥
  • 6 篇 王静
  • 5 篇 王锐生
  • 5 篇 刘同舫
  • 5 篇 王伟光
  • 5 篇 张一兵

语言

  • 4,15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社会形态"
41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马克思“社会形式”概念的历史科学意义——基于“社会形式”与“社会形态”的概念考辨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5年 第1期 15-24,M0003页
作者: 陈洪鑫 郗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2
学界大多将“社会形态”看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核心概念,较为轻视“社会形式”的独特价值,实际上这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依据MEGA考证,从概念的使用和表述来看,“社会形式”被使用的频率和范围都远大于“社会形态”;从理论内涵来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马克思晚年社会形态理论两种研究思路的辨析
收藏 引用
理论视野 2025年 第1期299卷 5-11页
作者: 张娥 刘同舫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中所表达的社会形态理论,是研究其晚年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在将这些文本与马克思的自然科学笔记进行关联性解读时,分别从地质学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形态
收藏 引用
当代经济管理 1991年 第3期25卷 6-6页
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一层建筑的统一。区分社会形态的直接的、客观的标准,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来源: 评论
东汉时期高句丽社会形态再探讨——以文献记载中高句丽社会角色分析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5年 第1期 29-35页
作者: 李路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东汉时期的高句丽社会出现了王、加、沛者、对卢、相、左右辅、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国人、下户、奴隶等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性质,使东汉时期高句丽呈现出:对中原政权与文化有高度依附性的、以部落联盟制与分封制作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阐释
收藏 引用
学理论 2025年 第1期 40-42页
作者: 付巍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准确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成功探索了东方社会发展的独特道路,最终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概念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5年 第2期 29-30页
作者: 韩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社会形态”(Gesellschafts formation)是马克思创造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自19世纪50年代提出,直至19世纪80年代,该概念始终是他剖析现代社会、观察非西欧世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理论工具。在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中,社会形态概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化交往与社会形态关系论析——兼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形态现代转化的中国道路
收藏 引用
西部学刊 2025年 第6期 34-37页
作者: 康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43007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文化交往和社会形态关系的论述构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前资本主义时期,战争与征服是不同地区、民族之间文化交往的主要构成方式。在考察资本主义时期文化交往和社会形态关系时,马克思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形态的变更与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史由古典到现代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6期44卷 9-16页
作者: 栾梅健 苏州大学中文系 苏州215006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 ,二十世纪初叶至五四时期构成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转折期。这是中国社会形态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必然结果。本文从读者群体 ,传播媒介 ,职业作家 ,白话文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形态转型对文学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形态与现代化双重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年 第7期 126-134页
作者: 吴波 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重庆400065
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研究正趋于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下,从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加以认识和把握。关于民族或国家矛盾与社会形态矛盾的关系、关于民族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社会形态的空间现象学及其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生产之维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4年 第4期 5-12,127页
作者: 曹瑜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生活的空间化研究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辩证法思想所呈现的生活世界现象学意涵,一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和新资本主义生产了一个抽象空间,它在国家与国际层面体现为商业世界、货币权力和政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