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工学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光学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主题

  • 10 篇 神经拟态计算
  • 2 篇 脉冲神经网络
  • 2 篇 人工智能
  • 2 篇 合成生物学
  • 2 篇 硅纳米晶体
  • 2 篇 类脑计算
  • 2 篇 dna计算
  • 1 篇 磁斯格明子
  • 1 篇 人工神经网络
  • 1 篇 光子脉冲神经元
  • 1 篇 基因线路
  • 1 篇 片上光学神经元
  • 1 篇 异质结
  • 1 篇 光交换单元
  • 1 篇 神经突触器件
  • 1 篇 仿生材料
  • 1 篇 二维材料
  • 1 篇 人工智能芯片
  • 1 篇 芯粒
  • 1 篇 自旋电子学

机构

  • 2 篇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1 篇 天津大学
  • 1 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 1 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
  • 1 篇 中电科电科院科技...
  • 1 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 篇 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2 篇 shan yang
  • 2 篇 滕越
  • 2 篇 ruicun liu
  • 2 篇 刘芮存
  • 2 篇 yue teng
  • 2 篇 杨姗
  • 1 篇 马晨翔
  • 1 篇 郭晓雷
  • 1 篇 sun chonghui
  • 1 篇 cui can
  • 1 篇 张怡
  • 1 篇 刘彪
  • 1 篇 闫红艳
  • 1 篇 li qiang
  • 1 篇 yuan liu
  • 1 篇 guo xiaolei
  • 1 篇 王智
  • 1 篇 李强
  • 1 篇 宋晓佳
  • 1 篇 yingtan zhuang

语言

  • 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神经拟态计算"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生物分子的神经拟态计算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44-3951页
作者: 滕越 杨姗 刘芮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新时代的到来,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神经拟态计算因具有低能耗、自适应学习和高并行计算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分子计算伴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 DNA等纳米材料不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基因线路构建神经网络实现神经拟态计算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31期66卷 3992-4002页
作者: 杨姗 刘芮存 刘拓宇 庄滢潭 李金玉 滕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有计算体系限制了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神经拟态计算则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而具备低能耗并行化等优势的生物计算对其研究至关重要,其中基因线路将是构造人工神经网络的关键.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神经拟态计算的光片上网络研究
面向神经拟态计算的光片上网络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黄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随着近年来机器学习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海量的数据与运算对计算机处理器的数据互连能力、处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促进了以处理器为代表的片上互连方式和计算体系结构的革新。在过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缩小晶体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磁斯格明子类脑器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3期 1884-1892页
作者: 刘艺舟 杜海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强磁场科学中心
类脑计算仿照人脑神经网络通过人工神经元和突触器件实现信息处理,有望为加速人工智能发展、解决复杂认知问题提供更为高效节能的方案.由于传统半导体器件与类脑计算要求(如非易失性等)不匹配,其进一步发展需要从硬件层面着手,研发新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4年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主要发展分析
收藏 引用
无人系统技术 2025年 第1期8卷 108-116页
作者: 张怡 朱小伶 袁柳 郭晓雷 闫红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100041 中电科电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4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计算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应运而生并不断迭代升级。对2024年人工智能芯片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向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介绍推动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学习机制的光学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17年 第5期44卷 222-226页
作者: 李强 王智 崔粲 乐燕思 宋晓佳 孙翀翚 刘彪 吴重庆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100044
突触可塑性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机制提供了基础。基于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非线性偏振旋转(NPR)和交叉增益调制(XGM)效应实现了反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anti-STDP)学习机制。通过调整SOA驱动电流,可以实现长时程增强窗口(LTP)和长时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光电类突触器件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光电类突触器件制备与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彭皓 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领域急需更高性能、更低能耗的计算系统,而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架构在信息处理和存储方面存在缺陷。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了神经拟态计算,即通过模拟自然界中最高效的计算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硅纳米晶体的晶体管型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研究
基于硅纳米晶体的晶体管型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韩成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模仿大脑功能的神经拟态计算现在是除了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之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而在大脑中,学习和记忆等功能的实现是通过神经元修改生物突触之间的突触权重进行的,这表明了神经突触器件的研究对于神经拟态计算的实现至关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硅纳米晶体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研究
基于硅纳米晶体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谭华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BD)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崛起,人们对低能耗、高适应性计算的需求日益增长。神经拟态计算具有与传统冯·诺依曼计算完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通过模仿人脑构造来大幅提高计算机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因此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脉冲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研究
基于多脉冲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晨翔 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作为脑启发的新一代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NN)以脉冲作为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具有高效计算的潜在优势。但是,脉冲神经元模型固有的非线性、不连续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使设计有效的深度SNN学习算法极具挑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