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76 篇 期刊文献
  • 276 篇 学位论文
  • 26 篇 会议
  • 16 册 图书
  • 4 篇 科技报告
  • 3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800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87 篇 历史学
    • 1,206 篇 中国史
    • 515 篇 考古学
    • 38 篇 世界史
  • 371 篇 法学
    • 127 篇 社会学
    • 108 篇 法学
    • 91 篇 政治学
    • 62 篇 民族学
  • 253 篇 艺术学
    • 200 篇 美术学
    • 4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25 篇 文学
    • 17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7 篇 新闻传播学
  • 192 篇 教育学
    • 167 篇 教育学
    • 23 篇 体育学
  • 148 篇 管理学
    • 52 篇 公共管理
    • 46 篇 工商管理
    • 2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9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8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30 篇 理学
    • 10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3 篇 地理学
  • 128 篇 经济学
    • 93 篇 应用经济学
    • 42 篇 理论经济学
  • 105 篇 工学
    • 26 篇 建筑学
    • 19 篇 城乡规划学
    • 1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76 篇 哲学
    • 76 篇 哲学
  • 36 篇 医学
    • 28 篇 中医学
    • 14 篇 中西医结合
  • 30 篇 农学
  • 14 篇 军事学

主题

  • 2,801 篇 秦汉
  • 90 篇 简牍
  • 80 篇 战国
  • 79 篇 先秦
  • 77 篇 中国
  • 47 篇 明清
  • 43 篇 唐宋
  • 43 篇 魏晋南北朝
  • 40 篇 春秋战国
  • 40 篇 历史
  • 37 篇 隋唐
  • 33 篇 瓦当
  • 30 篇 古代
  • 30 篇 印章
  • 30 篇 文字
  • 30 篇 篆刻
  • 29 篇 文化
  • 28 篇 魏晋
  • 28 篇 秦始皇
  • 27 篇 遗址

机构

  • 5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0 篇 西北大学
  • 39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37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6 篇 郑州大学
  • 33 篇 河南大学
  • 33 篇 武汉大学
  • 3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3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0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9 篇 山东大学
  • 29 篇 北京大学
  • 27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25 篇 西南大学
  • 24 篇 南开大学
  • 22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20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6 篇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6 篇 王子今
  • 15 篇 卜宪群
  • 13 篇 温乐平
  • 13 篇 郭俊然
  • 13 篇 刘太祥
  • 12 篇 贾丽英
  • 11 篇 wang zijin
  • 11 篇 wang zi-jin
  • 9 篇 李秋香
  • 9 篇 高荣
  • 9 篇 张信通
  • 9 篇 谢华
  • 8 篇 jia li-ying
  • 8 篇 文霞
  • 8 篇 孙闻博
  • 8 篇 王彦辉
  • 7 篇 王绍东
  • 7 篇 王万盈
  • 7 篇 高恒天
  • 7 篇 李恒全

语言

  • 2,80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秦汉"
280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 2025年 第1期 75-87页
作者: 马新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秦汉封检题署制度的变迁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25年 第1期 97-107页
作者: 金玉璞 代国玺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济南250100
秦汉的封检题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发生了重大变革。秦及汉初的封检题署,仅在发文时由发文机构撰写,原因在于文书的收发分曹运作,且题署内容需要严格与所封文书内容相对应。官文书的封检题署主要由接收地、启封机构、传递方式、紧急程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海通途:秦汉江东交通地理研究
收藏 引用
安徽史学 2025年 第1期 16-25页
作者: 常泽宇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安徽芜湖241002
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已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海陆交通网络。北去方向有丹徒道、牛渚道这两大主干交通线,不仅串联江东、江淮及至中原,服务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运行,而且在商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中期以来,东瓷西铜的江东产业格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秦汉“郡司马”探微
收藏 引用
荆楚学刊 2025年 第2期26卷 86-90,97页
作者: 李顺 湖北省房县第一中学 湖北十堰442100
秦汉“郡司马”一职史载不详,但百余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已证实它的存在。秦汉之初,郡守、尉虽有并立之势,但“郡司马”隶属郡守府,随着两汉政策逐渐转向以治安为主,内郡“郡司马”等武职被取消。因边郡军事屡兴,使得以长史、郡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秦汉时期民户耕作能力初探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 第1期9卷 63-67页
作者: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100875
该文以出土文献为核心,对比传世文献,系统考察了秦汉时期民户耕作能力。秦汉时期,北方人均垦种能力一般在17大亩至20大亩,东汉时期略有提升。南方耕作方式多为火耕水耨,耕作方式与中原有异。秦至汉初,南方耕作能力略低于北方,但总体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方丝绸之路对秦汉西南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历史学研究 2025年 第1期13卷 8-13页
作者: 王文斐 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以四川、贵州、云南为中心的“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对推动秦汉西南夷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使用历史研究方法,即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考古材料的整理,研究秦汉时期南部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总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简牍所见秦汉户赋问题刍议
收藏 引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 第6期 150-153页
作者: 黄楚涵 薛洪波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户赋是秦汉时期国家按户征收赋税的一个税目。根据简牍材料和传世文献记载,户赋每年分两次征收,分别是在五月征收钱和十月征收刍。十月所征户刍虽然属于户税,但与按土地面积征收的“顷刍稿”合并收取,一同输送各地。户赋起征时间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简牍文献所见秦汉女性弃夫现象研究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 2025年 第14期 72-75页
作者: 陈海远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延安716000
秦汉时期夫妻关系并不稳固。秦汉时期女性弃夫有两种方式:一是秦汉女性求去,须得到男方的同意,夫妻双方离异时须在官府进行登记,且秦汉时期离异女性在司法、人身财产享有法律保障;二是秦汉女性私逃弃夫或亡后再嫁他人以造成既有婚姻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08年 第5期 12-22页
作者: 跃进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三楚"是战国后期至秦汉之际的地域概念,即指所谓东楚、西楚及南楚,其地域大致涵盖了长江流域、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大半地区。在这个广大的地区,秦汉时期出现过众多的文入学者,他们为推动三楚地区的文学发展和学术文化繁荣做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简帛看秦汉乡里的文书问题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7年 第6期 48-53页
作者: 卜宪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732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形成了以公文行政的基本制度,乡里则是国家各类文书下达与上呈的最低一级机构,大凡涉及乡里事务的公文都要下达到乡里,但学界对乡里文书的具体运作状况还不十分清楚。从目前的材料,特别是简帛材料来看,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