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农学
    • 12 篇 作物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生态学
  • 4 篇 工学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6 篇 稻作模式
  • 5 篇 再生稻
  • 3 篇 土壤有机碳
  • 3 篇 温室气体
  • 2 篇 秸秆还田
  • 2 篇 温室气体排放
  • 2 篇 碳足迹
  • 2 篇 技术探索
  • 2 篇 产量
  • 2 篇 全球增温潜势
  • 1 篇 土壤肥力
  • 1 篇 技术要领
  • 1 篇 ch_(4)排放量
  • 1 篇 低碳稻作
  • 1 篇 水稻文化
  • 1 篇 耕作制度
  • 1 篇 碳中和
  • 1 篇 中稻再生技术
  • 1 篇 粮径水旱轮作
  • 1 篇 “火耕水耨”

机构

  • 4 篇 长江大学
  • 2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2 篇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
  • 2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1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1 篇 黔东南州文化体育...
  • 1 篇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
  • 1 篇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 1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1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都昌县农业技术推...
  • 1 篇 光泽县农业局
  • 1 篇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
  • 1 篇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
  • 1 篇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
  • 1 篇 常德创蔬种业有限...
  • 1 篇 意大利饮食科学院...
  • 1 篇 吉首大学
  • 1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湖南金健种业科技...

作者

  • 2 篇 吴昌明
  • 2 篇 郑晓微
  • 2 篇 方孔灿
  • 2 篇 李成伟
  • 2 篇 唐筱春
  • 2 篇 吴树业
  • 1 篇 吴立群
  • 1 篇 王斌
  • 1 篇 zhang wenxue
  • 1 篇 吴单日
  • 1 篇 cao cougui
  • 1 篇 张文学
  • 1 篇 麻春霞
  • 1 篇 许国春
  • 1 篇 邓姣
  • 1 篇 tan fa-jun
  • 1 篇 邹京南
  • 1 篇 庞孜钦
  • 1 篇 刘天奇
  • 1 篇 wu dong-qing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稻作模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稻作模式改变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环境学报 2022年 第5期31卷 961-968页
作者: 李成伟 刘章勇 龚松玲 杨伟 李绍秋 朱波 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荆州434200 长江大学/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荆州434200
长江中游稻作模式由传统中稻-冬季作物模式向再生稻发展的趋势明显,但关于稻作模式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研究尚缺乏报道。以江汉平原3种模式为对象:稻-麦(RW)、稻-油(RR)和再生稻(Rr),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稻田CH_(4)和N_(...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成伟 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乃至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该区稻作模式较为复杂多样,主要由传统的中稻-冬季作物模式和再生稻模式构成,但关于不同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壤活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湖北省主要稻作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模拟研究
湖北省主要稻作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帅艳菊 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s)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影响人类生活,温室气体减排至关重要。稻田被认为是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稻田种植面积大,且种植模式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秸秆还田对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模式产量及温室气体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作模式产量及温室气体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心雨 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稻作模式和秸秆还田是影响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子。然而,不同稻作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2022-2023年的田间试验,评估了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和不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轮作系统和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不同轮作系统和稻作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者: 许国春 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人类对包括水稻在内的粮食需求日益增加。为应对这一需求,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化学氮肥,增加了氮素流失到周围环境的风险。另外,由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火耕水耨”技术要领探析——兼论该稻作模式在当代生态建设中的启迪价值
收藏 引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 第2期6卷 18-23页
作者: 贺天博 麻春霞 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贵州凯里556000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湖南吉首416000
"火耕水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稻种植模式,该稻作模式曾盛行于我国江南各地,整套耕作技术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智慧结晶,但却迟至西汉时期才得到规范的汉文典籍记载。其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这一稻作模式在隋唐时代,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优化稻作模式 实现稳粮增效——瑞安市推广应用4种粮经种养模式技术的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国稻米 2008年 第5期14卷 61-65页
作者: 方孔灿 郑晓微 吴昌明 唐筱春 吴树业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局 浙江瑞安325200
近年来,浙江瑞安市积极推广应用粮经兼顾、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稻作模式,以达到稳粮食、增效益的目的,本文重点介绍近2年在瑞安市推广的4种种植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其配套技术,旨在为广大农户在实际生产中提供技术参考。
来源: 评论
优化稻作模式 实现稳粮增效——瑞安市推广应用四种粮经种养模式技术的探索
优化稻作模式 实现稳粮增效——瑞安市推广应用四种粮经种养模式...
收藏 引用
作者: 方孔灿 郑晓微 吴昌明 唐筱春 吴树业 浙江省瑞安市农业局
近年来,瑞安市积极推广应用粮经兼顾、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稻作模式,达到稳粮食、增效益之目的 ,本文重点介绍二年来四种模式的效益情况及其配套技术,旨在为广大农户在实际生产中提供技术参考。
来源: 评论
三江县纯稻作(稻鱼共作)模式中稻再生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农业科学 2022年 第5期12卷 383-397页
作者: 吴单日 何金旺 陈爱秋 杨澜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指导站 广西 三江县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西 三江县
为了创新中稻再生技术,加快恢复再生稻生产发展,有效提高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山区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5年以来,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特色扶贫产业项目为载体,对纯稻作模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2年 第5期33卷 1340-1351页
作者: 林志敏 李洲 翁佩莹 吴冬青 邹京南 庞孜钦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州3500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 福建漳州363005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测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研究中国东南区域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碳足迹的影响,对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前推广的常规稻‘佳辐占’和杂交中稻‘甬优2640’为材料,构建4种适合福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稻作模式: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