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06 篇 期刊文献
  • 75 篇 学位论文
  • 52 篇 会议
  • 15 篇 专利
  • 12 册 图书
  • 5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464 篇 电子文献
  • 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10 篇 哲学
    • 708 篇 哲学
  • 343 篇 教育学
    • 322 篇 教育学
    • 19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103 篇 理学
    • 40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5 篇 数学
    • 9 篇 物理学
    • 5 篇 地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95 篇 法学
    • 64 篇 社会学
    • 1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 篇 政治学
    • 3 篇 法学
  • 74 篇 文学
    • 3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4 篇 新闻传播学
  • 64 篇 历史学
    • 36 篇 中国史
    • 23 篇 世界史
  • 52 篇 工学
    • 11 篇 机械工程
    • 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建筑学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0 篇 管理学
    • 1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工商管理
  • 15 篇 艺术学
    • 6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4 篇 美术学
  • 14 篇 经济学
    • 12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医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1,450 篇 笛卡尔
  • 97 篇 数学家
  • 92 篇 哲学家
  • 78 篇 康德
  • 73 篇 解析几何
  • 61 篇 上帝
  • 60 篇 我思故我在
  • 58 篇 胡塞尔
  • 58 篇 斯宾诺莎
  • 53 篇 认识论
  • 50 篇 我思
  • 47 篇 形而上学
  • 44 篇 莱布尼茨
  • 44 篇 理性主义
  • 39 篇 黑格尔
  • 38 篇 哲学
  • 37 篇 方法论
  • 36 篇 理性
  • 35 篇 现象学
  • 34 篇 二元论

机构

  • 42 篇 北京大学
  • 39 篇 复旦大学
  • 27 篇 南开大学
  • 2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7 篇 清华大学
  • 16 篇 武汉大学
  • 16 篇 浙江大学
  • 16 篇 中山大学
  • 15 篇 黑龙江大学
  • 13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3 篇 西南大学
  • 13 篇 南京大学
  • 1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1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 10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0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9 篇 同济大学

作者

  • 25 篇 施璇
  • 9 篇 shi xuan
  • 9 篇 陈晓平
  • 8 篇 葛力
  • 7 篇 蔡天新
  • 7 篇 高秉江
  • 7 篇 陈勇
  • 6 篇 贾孟影
  • 6 篇 张伟特
  • 6 篇 贾江鸿
  • 6 篇 李琍
  • 5 篇 李子群
  • 5 篇 李华
  • 5 篇 孙向晨
  • 5 篇 冯俊
  • 5 篇 雷思温
  • 5 篇 左金磊
  • 4 篇 张桂权
  • 4 篇 尚新建
  • 4 篇 刘文斌

语言

  • 1,460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笛卡尔"
14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说新论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2期67卷 33-43页
作者: 施璇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上海200025
当今科技的发展对人与机器的界线正在提出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看待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说。标准解读认为该学说主张动物是没有感觉、没有激情、没有生命的机器。对文本的深挖与分析表明笛卡尔明确主张动物有感觉、有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笛卡尔德性认识论刍议
收藏 引用
道德与文明 2025年 第1期 135-144页
作者: 左金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室 北京100089
基于对理智德性的不同理解,当代德性认识论被区分为德性可靠主义和德性责任主义。这两种派别都对笛卡尔认识论进行了重构,将其解释为一种德性认识论。德性可靠主义认为,笛卡尔通过官能的认知能力保证了信念的规范性;德性责任主义则认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思的双重向度——米歇尔·亨利对笛卡尔的诠释与批判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2025年 第3期 27-38页
作者: 魏琴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米歇尔·亨利对笛卡尔的经典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进行了新的诠释,从现象学的维度重新肯定了“我思”作为“哲学之开端”的合法性地位,强调“我思”具有一种原初的自身显现和自身感发性质。亨利拒斥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经典现象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克思对笛卡尔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31卷 23-32页
作者: 刘少明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433
笛卡尔认为物的本质是广延,灵魂的本质是思维,因此物相对于思维来说具有超越性。但是,天赋观念可以把握物的广延,使得物可以被认识,所以物是超越性与可认识性的统一。马克思基于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理论,继承并修正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知识次序视域下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论哲学中的第一知识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5年 第2期 85-98页
作者: 宋博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笛卡尔反复强调“我思故我在”是第一知识。但是,笛卡尔的同代哲学家与后世研究者敏锐地指出,“我思故我在”预设了外置前提“思想者皆存在”、前置定义“何为思想或存在”和内置前提“我思”。这些预设威胁了笛卡尔的第一知识论断,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笛卡尔主义:重释莱布尼茨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5年 第2期 99-115页
作者: 李志龙 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莱布尼茨的动力学是超越机械论世界图景的独特范式,也是17世纪反笛卡尔主义运动学的中坚力量。莱布尼茨始终致力于发展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将笛卡尔混杂起来的运动与变化重新区分开,从而提供了两个适用对象有所差异的运动定义。基于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眼睛是间暗室”——霍布斯的笛卡尔光学(英文)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5年 第5期 50-68页
作者: 奥弗·加尔 维克多·博安扎 悉尼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明尼苏达大学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系
“最先为两门科学奠定基础的荣誉应归于我”,霍布斯在1646年如是写道,“一门是光学,另一门是自然正义。”对他来说,光学和政治是同一事业的两面:将人与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化。正是1637年凯内姆·迪格比交给霍布斯的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笛卡尔的求真方法与求生准则之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3期43卷 1-8页
作者: 黄启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阐述了求真方法之后又提出了求生准则。这个求生准则与求真方法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即他依照求生准则认为他应当笃信的东西不能以求真方法为基础来加以理解。求真方法与求生准则之间的这种关系既反映了思辨知识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笛卡尔
收藏 引用
时代数学学习(七年级) 2004年 第Z2期 1-1页
作者: 易恒
来源: 评论
笛卡尔
收藏 引用
时代数学学习(九年级) 2006年 第5期 M0003-M0003页
作者: 徐玮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