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9 篇 期刊文献
  • 8 篇 会议
  • 6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2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6 篇 法学
    • 5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7 篇 社会学
    • 13 篇 政治学
    • 2 篇 民族学
    • 2 篇 公安学
  • 66 篇 文学
    • 4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3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5 篇 教育学
    • 40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26 篇 管理学
    • 10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哲学
    • 23 篇 哲学
  • 18 篇 艺术学
    • 11 篇 美术学
    • 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3 篇 工学
    • 4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建筑学
  • 12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理论经济学
  • 7 篇 历史学
    • 5 篇 考古学
    • 5 篇 中国史
  • 3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265 篇 精神形态
  • 43 篇 物质形态
  • 12 篇 制度形态
  • 10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7 篇 校园文化
  • 7 篇 人类社会
  • 6 篇 劳动价值
  • 5 篇 中国
  • 5 篇 马克思主义
  • 5 篇 政工干部
  • 4 篇 话语方式
  • 4 篇 红色资源
  • 4 篇 精神财富
  • 4 篇 创新
  • 4 篇 时代精神
  • 4 篇 思维方式
  • 4 篇 精神文明建设
  • 4 篇 中国文化
  • 3 篇 艺术家
  • 3 篇 现代性

机构

  • 7 篇 东南大学
  • 3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
  • 2 篇 盐城师范学院
  • 2 篇 湛江师范学院
  • 2 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
  •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重庆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广州美术学院
  • 2 篇 南开大学
  • 2 篇 辽宁大学
  • 1 篇 松阳县发展和改革...

作者

  • 4 篇 樊浩
  • 2 篇 祁志祥
  • 2 篇 杨建生
  • 2 篇 卢秀峰
  • 2 篇 毛志成
  • 2 篇 金重远
  • 2 篇 张廷干
  • 2 篇 周田溆
  • 2 篇 张慧彬
  • 2 篇 杨维民
  • 2 篇 张颢
  • 2 篇 孙国际
  • 1 篇 李海兰
  • 1 篇 茂芳
  • 1 篇 包心鉴
  • 1 篇 高秀明
  • 1 篇 许先
  • 1 篇 程毅
  • 1 篇 王廷信
  • 1 篇 mu qun

语言

  • 264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精神形态"
26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精神形态隐性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年 第7期 92-94页
作者: 卢秀峰 广州美术学院
隐性教育方法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精神形态隐形教育方法也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托相关载体有效运用精神形态隐性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师者优良人格作用,构建校园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及其精神形态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17卷 5-19页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6
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期待"问题意识的革命",其要义是由精神世界中"道德的独舞",进入对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的哲学诊断及其精神形态的追究。三次持续调查的海量数据显示,当今中国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前中国大众国家伦理认同的精神形态
收藏 引用
学海 2019年 第5期 62-67页
作者: 许敏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传统社会的伦理体系及伦理逻辑遭遇解构,国家作为最基本的伦理实体也面临诸多挑战。社会变迁对中国大众国家伦理认同的影响及其精神形态,关系国家伦理安全和文明精神命脉。调查表明,中国大众对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文艺是审美的精神形态——关于文艺本质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 第6期 14-19页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中文系
一、非本质主义给文艺本质思考的启示
来源: 评论
文化实践与核心价值观建构--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及其精神形态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 2013年 第10期36卷 1-6页
作者: 曹明 张廷干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22405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涵着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双重话语逻辑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实践精神,由此获得探究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文化哲学视域,还原文化理论的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结构之间的源初关联,这构成二者的结合乃至各种文化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文学应写出城市的“精神形态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 2011年 第4期 16-17页
作者: 夏锦乾 《学术月刊》编辑部
文学是超越时空的,因而处在文学时空中的“题材”难以决定文学的性质。写农村还是写城市,写古代抑或写现代,依我看,只要是文学的,一样可以出伟大的作品。所谓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论,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讨论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位一体”的精神形态与当代青年的生存困惑及自我调适
收藏 引用
理论与改革 2011年 第2期 107-109页
作者: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99
中国人内涵有三种精神品性:儒家的进取、道家的超脱及佛家的超越。三种精神形态的共生互动构成中国人内在富有弹性的精神结构,使人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失安身立命的基地。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玄学伦理与民族精神形态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1989年 第6期 101-105页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魏晋时期,是我国伦理史上继百家争鸣以后最活跃的时期。本文拟从文化特质的分析入手,探讨玄学伦理在民族精神结构中的地位与特殊功能,由此求得对民族传统精神结构的整体疏解与贯通把握。
来源: 评论
美的精神形态的形成规则及描述
收藏 引用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14卷 57-63页
作者: 杨建生 吕在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美作为人类感知宇宙世界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形态,其形成规则有三:由实用走向欣赏、从现实走向虚化、从具象走向抽象。其构成要素包括意识、形象、情感和符号等,其中意识起引导作用,形象提供了基本感受素材,情感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方道德哲学的精神形态——从苏格拉底到康德
西方道德哲学的精神形态——从苏格拉底到康德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腾 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对绝对性的、权威性的、直接性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伦理”(它不同于直接性的“自然伦理”)在本质上是反思的伦理。反思的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