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T1c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T1c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由3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发表于2004—2022年,共7433例患者。纳入研究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肺叶切除比接受肺段切除术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更高[校正HR=1.11,95%CI(0.99,1.24),P=0.042];两者3年总生存率[校正HR=0.88,95%CI(0.62,1.24)]、5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校正HR=1.10,95%CI(0.80,1.51)]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校正HR=1.23,95%CI(0.82,1.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肺段切除术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肺叶切除术患者[OR=0.57,95%CI(0.37,0.9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纳入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研究中,接受肺段切除术患者与接受肺叶切除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HR=1.02,95%CI(0.81,1.28)]。结论对于T1c期NSCLC患者,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长期生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评估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T1c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为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相...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为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信息,使用PROBAST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及适用性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对模型的共同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中文文献11篇和英文文献7篇。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0.954,其中10个模型的AUC>0.8,提示预测性能较好,但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较高,主要表现在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领域。共同预测因子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C反应蛋白、术前化疗史、低蛋白血症、外周血管病、肺部感染、胃网膜血管分支钙化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可参考本研究经meta分析归纳的常见预测因子,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发和验证吻合口瘘预测模型,对存在高风险吻合口瘘患者尽早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和改进模型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和改进模型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发表的关于食管癌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PROBAST工具评估预测模型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5软件对建立模型的预测变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共构建25个食管癌患者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7373例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70~0.960,其中23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AUC>0.7)。13篇文献进行了模型校准,10篇文献进行内部验证,1篇文献进行外部验证。PROBAST评价结果表明19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低蛋白血症(OR=9.362)、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OR=7.427)、切口愈合不良(OR=5.330)、吻合方法(OR=2.965)、术前胸腹部手术史(OR=3.181)、术前合并糖尿病(OR=2.445)、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OR=3.260)、术前新辅助治疗(OR=2.977)、术前呼吸系统疾病(OR=4.744)、手术方式(OR=4.31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OR=2.424)等。结论目前食管癌术后AL风险预测模型仍处于研发阶段,总体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高且易复发。目前已有大量系统评价/meta分析探讨了粪菌移植(FMT)治疗UC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然而这些研究的质量尚未得到充分评估。目的:对FMT治疗UC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FMT治疗UC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同时手工检索灰色文献并咨询专家。两名研究者交互进行文献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PRISMA报告清单、AMSTAR-2工具分别评估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同时基于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原始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大多数研究对FMT治疗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肯定结论。纳入研究的PRISMA报告清单评分为12.5~22.5分,平均为17.68分。3篇研究报告相对完整,10篇有一定缺陷,4篇有相对严重的报告缺陷。AMSTAR-2评分显示:2篇属中质量,3篇属低质量,12篇为极低质量。GRADE系统评级结果显示:8个结局指标中6个为中级,2个为低级。结论:FMT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UC的方法,但当前证据质量较低,临床证据使用者需谨慎对待以上证据。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D、E M b a s e、C B M、C N K I、V I P和WanFang Data,收集中医药治疗IBS的系统评价/...
详细信息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AMED、E M b a s e、C B M、C N K I、V I P和WanFang Data,收集中医药治疗IBS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章,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11.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同时采用GRADE系统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4个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10篇研究评价了中草药疗效,4篇研究评价了针灸疗法,AMSTAR评分在2-10分之间,再评价主要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IBS较常规西药具有一定优势,但证据质量等级普遍较低.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IBS提供一定参考,但基于GRADE证据质量等级,建议证据使用者根据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循证决策.此外,中医药临床研究需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方法,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疗效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