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10 篇 美学四讲
  • 8 篇 李泽厚
  • 2 篇 美学家
  • 1 篇 心理学范畴
  • 1 篇 积淀说
  • 1 篇 自然的人化
  • 1 篇 蔡仪
  • 1 篇 郑季翘
  • 1 篇 实用人类学
  • 1 篇 概念泛化
  • 1 篇 个体心理
  • 1 篇 世界观
  • 1 篇 视觉艺术
  • 1 篇 自由意志
  • 1 篇 存在主义
  • 1 篇 美的历程
  • 1 篇 本体观
  • 1 篇 后现代
  • 1 篇 吃饭哲学
  • 1 篇 福柯

机构

  • 1 篇 长安大学
  • 1 篇 南京财经大学
  • 1 篇 北京《文艺研究》杂...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作者

  • 3 篇 李泽厚
  • 1 篇 li zehou
  • 1 篇 祁百成
  • 1 篇 郁梦
  • 1 篇 liu yuedi
  • 1 篇 戴阿宝
  • 1 篇 李骏
  • 1 篇 田敦国
  • 1 篇 李梓恒
  • 1 篇 刘悦笛
  • 1 篇 刘绪源
  • 1 篇 谷方
  • 1 篇 jenny乔

语言

  • 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美学四讲"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美与实践--李泽厚《美学四讲》导读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 第1期 6-11页
作者: 李骏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实践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美学的对象与范围、美的本质与根源、美感的内涵与特征、艺术的三个层面的分析,阐析了“自然的人化”理论,形成了“积淀说”、新感性、情感本体等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学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学四讲》回顾经典美学读物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 2024年 第1期 170-171页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的《美学四讲》中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伦理学杂谈——李泽厚、刘悦笛2018年对谈录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 第5期47卷 1-17页
作者: 李泽厚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本文是李泽厚与刘悦笛2018年5月关于伦理学的对谈。从伦理学的基本架构谈起,确定"情本体"并不以情为绝对中心,仍是以理性作为主导的;同时,动物性的"情绪"与人类性的"情感"之间应该做出根本性的区分。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的历程——李泽厚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03年 第1期 43-48页
作者: 李泽厚 戴阿宝 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 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 邮编:100009
中国当代美学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新世纪到来后,戴阿宝先生走访了几位中国著名美学家,他们几乎参与了新中国美学发展的全过程。旨在通过他们的述真切地还原了历史本身,本刊将陆续发表这些访谈录。
来源: 评论
李泽厚理论上的存在主义倾向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1992年 第3期 63-68页
作者: 谷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泽厚同志在70年代末期以后陆续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和《华夏美学》等论著,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思想倾向,即以现代西方多种流派的社会学、哲学和美学观点作为理论的支柱,尤其倾向于存在主义。
来源: 评论
所有研究,环绕一个“同心圆”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学 2011年 第3期 73-77页
作者: 李泽厚 刘绪源
《漫述庄禅》发表后,钱学森专门来看望我刘绪源:1985年,你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出版了。这本书也引起很大的反响吧。李泽厚:对,反响不小,但赞成和反对的都有。我还记得一件事。
来源: 评论
你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在出卖你
收藏 引用
雪莲 2017年 第7X期 38-39页
作者: Jenny乔
1公司年初来了一个实习生,名校在读,今年夏天毕业,人很聪明,任劳任怨,大家都觉得给他工作的offer肯定没问题,却没想到,被老板一句话挡在了门外。说实话,我们都挺意外的,不是因为他没能留下来,而是因为老板怎么会知道他。平时,很少有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李泽厚的实用人类学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 第10期 00047-00047,49页
作者: 李梓恒 长安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4
在李泽厚的实践哲学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他一直以美学作为哲学的着力点,发展出了实践的美学、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等思想,从他的《美学四讲》看来,此时的李泽厚已经受到西方康德人类主义和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大区别于在上世纪五十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形式”与“意味”之间探寻
收藏 引用
中国油画 2024年 第6期 69-70页
作者: 祁百成 不详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曾说:“艺术家的天才就在于去创造、改变、发现那些崭新的艺术形式层的感知世界。”之所以照相术永远不能代替再现性的绘画,其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出自艺术家手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明显不同于自然,因其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面系统认识美的本质  007
收藏 引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田敦国 郁梦
11月3日,听闻李泽厚先生逝世,颇为感慨。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作品,是许多人的美学启蒙读物。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至今,他的作品依然影响着许多读者,被誉为经典。2020年7月,《南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