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 篇 法学
    • 21 篇 社会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政治学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22 篇 哲学
    • 22 篇 哲学
  • 12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2 篇 文学
    • 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1 篇 艺术学
    • 7 篇 美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8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工学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林学

主题

  • 97 篇 自然客体
  • 15 篇 社会客体
  • 10 篇 精神客体
  • 8 篇 实践活动
  • 6 篇 认识主体
  • 6 篇 主体性
  • 6 篇 认识客体
  • 4 篇 主体与客体
  • 4 篇 相互作用
  • 4 篇 实践客体
  • 4 篇 社会主体
  • 3 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 3 篇 主客体
  • 3 篇 微观粒子
  • 3 篇 认识活动
  • 3 篇 马克思恩格斯
  • 3 篇 认识对象
  • 3 篇 价值
  • 3 篇 认识论
  • 3 篇 实践主体

机构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滁州师范专科学院...
  • 1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1 篇 齐鲁师范学院
  • 1 篇 广东行政管理干部...
  • 1 篇 零陵师专政史系
  • 1 篇 通化市档案局
  • 1 篇 河南陶瓷美术协会
  • 1 篇 牡丹江师范学院
  • 1 篇 哲理诗学会
  • 1 篇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
  • 1 篇 合肥炮兵学院
  • 1 篇 洛阳人民警察学校
  • 1 篇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

作者

  • 3 篇 廖小平
  • 2 篇 李校利
  • 2 篇 王忠武
  • 2 篇 任平
  • 1 篇 赵振才
  • 1 篇 朱国庆
  • 1 篇 冯麟
  • 1 篇 李增
  • 1 篇 张尚仁
  • 1 篇 刘秀萍
  • 1 篇 黄顺基
  • 1 篇 厉弘扬
  • 1 篇 王逊
  • 1 篇 李建国
  • 1 篇 吴永和
  • 1 篇 杨玉
  • 1 篇 任宏杰
  • 1 篇 文雯
  • 1 篇 侯宪华
  • 1 篇 黄伦峰

语言

  • 9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自然客体"
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书法美探索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 2023年 第9期 96-101页
作者: 邓代昆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汉字书写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并发展成为我国风格独具的艺术门类,其美之凭借是什么?美之实质又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按照一般的说法,汉文字源于“象形”。所谓“象形”,就是对自然客体所进行的一种概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康德的两种判断力理论在赏石中的运用——审美判断力与鉴赏判断力
收藏 引用
中华奇石 2022年 第8期 104-107页
作者: 刘志成 不详
说到赏石,大家都知道是人在欣赏石头,然而在赏石实践中,我们却常常会陷入赏与石的两元对立的悖论中,很少考虑奇石这一来自于大自然客体的“美”,是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本身的意识之中产生出来的。问题是人的意识中何种能力会对客体产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比例与反比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比例之争
收藏 引用
新美术 2019年 第12期40卷 94-98页
作者: 王小柠 不详
中世纪西方绘画可以看出明显的经验传承,但我们还要追问的是当艺术家面对自然时,是什么能力,首先是何种知识使他能够如此表现人物、自然或某种观念?进入文艺复兴,艺术理论除了继承中世纪的实用功能,还为创作提供更严格、更有依据的科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笔随情走 墨润天成
收藏 引用
名家名作 2017年 第1期 101-104页
作者: 黄一辉 哲理诗学会 《东方新闻周刊》杂志社 《东方文艺》杂志社
汉字的象形就是一幅画,书法是表现自然客体对象的绘画,书法和绘画有着必然的自然联系.书法与绘画,都重视“点、线、面”的造型与构图,同是讲究“笔、墨情趣”.赵孟頫诗云:“驶入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酒国》中的精神现象浅析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 2016年 第3期 87-91页
作者: 赵坤 青岛科技大学
罗兰·巴特在描述"结构的客体化"时,认为"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诗歌领域,所有结构主义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重塑客体,并通过这种重构来揭示在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规则或客体的‘功能’。因此,结构实际上是客体的一个类象(simulacru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悟·陶塑的直觉创造性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 2015年 第9期 150-151页
作者: 段勇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陶瓷美术协会
直觉的创造是不受任何理性所支配,进入一种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的精神境界。让全部精力赋予直觉,使自己完全沉浸在直觉中,并让自己的整个意识充满着对当下自然客体的静观。陶塑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其它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路径探究——基于政府、企业、个人的价值定位
收藏 引用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 第6期 22-25页
作者: 谢霄男 李净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解决我国实际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实现人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柔软的严肃:刘俐宏绘画中的自然观念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四川文学 2014年 第2期 80-80页
作者: 韩雪岩
很少哪个时代或地域的艺术家,像当代中国画家这样面临着双重困窘:就自然客体而言,艺术的自然特质在高楼林立的工业空间中日益局促;而就绘画本体而言,困难在于如何能凭借中国传统的创作媒介,描绘基于个人体验的生活感怀.
来源: 评论
山水画形成原因探微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2年 第11期 139-140页
作者: 吴冰 周宗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山水画的形成是绘画创作主体和自然客体相统一,相契合的结果,下面试作初步探讨。1.客观原因自然山水的"入画性"是其成为主要绘画题材的重要原因。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那些"入画的"东西总是首先引起人们的观照,诱发人们的兴趣。任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收藏 引用
兰台内外 2013年 第6期 28-28页
作者: 郝翠翠 通化市档案局
一、正确认识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要开发和利用好档案,就必须正确认识档案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上看,档案是档案工作者和利用者的客体。当对档案进行收集、保管等一般管理工作时,它是人化的自然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