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6 篇 期刊文献
  • 14 篇 学位论文
  • 7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8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8 篇 农学
    • 5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6 篇 林学
    • 15 篇 作物学
    • 7 篇 畜牧学
    • 5 篇 园艺学
    • 4 篇 植物保护
    • 4 篇 草学
  • 63 篇 工学
    • 28 篇 农业工程
    • 24 篇 水利工程
    • 12 篇 城乡规划学
    • 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3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9 篇 理学
    • 38 篇 生态学
    • 10 篇 大气科学
    • 3 篇 地质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16 篇 管理学
    • 1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经济学
    • 9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医学

主题

  • 189 篇 荒漠绿洲
  • 10 篇 生态环境
  • 7 篇 河西走廊
  • 7 篇 新疆
  • 7 篇 灌溉农业
  • 6 篇 景观格局
  • 5 篇 地下水
  • 5 篇 土地利用
  • 5 篇 水资源
  • 4 篇 景观生态
  • 4 篇 紫花苜蓿
  • 4 篇 龙首山
  • 4 篇 沙尘暴
  • 4 篇 可持续发展
  • 3 篇 黑河流域
  • 3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 篇 江南
  • 3 篇 科学观测
  • 3 篇 生态经济
  • 3 篇 丝绸之路

机构

  • 13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8 篇 新疆大学
  • 7 篇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6 篇 兰州大学
  • 6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
  • 6 篇 塔里木大学
  • 5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5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 3 篇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
  • 3 篇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
  • 3 篇 塔里木农垦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 2 篇 新疆农业大学
  • 2 篇 额济纳旗林业局
  • 2 篇 烟台大学
  • 2 篇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

作者

  • 7 篇 赵文智
  • 7 篇 张恒嘉
  • 6 篇 刘新春
  • 5 篇 杨青
  • 5 篇 石媛媛
  • 4 篇 霍文
  • 3 篇 张远东
  • 3 篇 刘新民
  • 3 篇 贡璐
  • 3 篇 满多清
  • 3 篇 高海峰
  • 3 篇 杨帆
  • 3 篇 zhang hengjia
  • 3 篇 纪永福
  • 3 篇 zhang heng-jia
  • 3 篇 王雅云
  • 3 篇 何志斌
  • 3 篇 李晶
  • 2 篇 孙凌霄
  • 2 篇 李广阔

语言

  • 18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荒漠绿洲"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荒漠绿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硅氮化学计量学及内稳定性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沙漠 2025年 第2期45卷 166-175页
作者: 康建军 张东梅 赵丽雯 杨帆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荒漠绿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的发育特征和规律性受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硅(Si)、氮(N)化学计量特征。本文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5种芦苇景观生境(沙丘、草滩、丘间低地、盐化草地和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芦苇S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绿洲红枣经济林滞尘时空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5年 第1期40卷 218-225页
作者: 赵东方 陈苗 马蕊 周守航 吕瑞恒 张衡 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8433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可克达拉836219
为探究荒漠绿洲区域红枣经济林在不同空间区域、时间维度的滞尘能力,以荒漠绿洲城镇第一师十一团红枣经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尘收集、叶面积测定、洗脱过滤称重,采用质量差减法结合Digimizer软件及NOWAK经验公式测定红枣经济林单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绿洲
收藏 引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年 第3期 49-49页
作者: 王晨光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加之高大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形成荒漠。河流经过或地下水出露之处形成绿洲绿洲地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植物增强光合作用和积累糖分;
来源: 评论
基于HYDRUS-1D模型的荒漠绿洲水盐运移模拟与评估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 第8期37卷 87-98页
作者: 王国帅 史海滨 李仙岳 闫建文 苗庆丰 陈宁 王维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010018 高效节水技术装备与水土环境效应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呼和浩特010018
针对河套灌区引水量逐年减少、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该研究以沙丘-荒地-海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2a定点观测,利用HYDRUS-1D模型对沙丘、沙丘-荒地交界和荒地进行了不同时期水盐动态模拟,揭示了荒漠绿洲水盐运移特征,评价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冬灌对冻融期干旱区荒漠绿洲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 第11期34卷 105-112页
作者: 李晶 何志斌 杜军 陈龙飞 蔺鹏飞 朱喜 房舒 赵敏敏 田全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冬灌可显著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对缓解"春旱"和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探究冻融期干旱荒漠区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水热变化特征,揭示冬灌对土壤水热变化及农田水量平衡的影响,为荒漠绿洲农田水分管理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凹凸棒石基复合材料土壤改良效果研究——以荒漠绿洲农田土壤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3年 第10期43卷 5428-5438页
作者: 冯志珍 颜宏 卢雨欣 徐倩 白亚妮 赵文娟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43 陕西省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600
以黑河中游临泽县荒漠绿洲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凹凸棒石/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及其单一组分在不同施用水平下对土壤团聚体和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使试验区土壤中石砾(>1mm)、粗砂粒(1~0.25mm)、细砂粒(0.2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黄河上游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对三生用地变化的响应——以银川市为例
收藏 引用
资源科学 2023年 第1期45卷 190-203页
作者: 李聪慧 马彩虹 滑雨琪 杨航 刘园园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银川750021
【目的】探究荒漠绿洲三生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以1990—2020年黄河上游荒漠绿洲区——银川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当量因子的系数修订方法,建立了银川市与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绿洲NDVI与气候、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 第6期27卷 816-821页
作者: 张远东 徐应涛 顾峰雪 潘晓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830046
通过利用 1992~ 1996年NOAA/AVHRR逐旬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数据和阜康气候、水文资料 ,分别对绿洲荒漠进行了NDVI与气候、水文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绿洲荒漠NDVI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 ;与绿洲NDVI相关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绿洲植被变化与景观格局耦合关系的研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
收藏 引用
干旱区地理 2003年 第4期26卷 297-304页
作者: 赵成义 王玉潮 李子良 李国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11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昆明650223 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 乌鲁木齐830001
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讨论了荒漠绿洲植被变化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 1)荒漠绿洲景观格局最明显的特征是植被变化 ,其通过地貌、水资源利用、河流廊道或排碱渠等景观要素的变化对植被产生影响 ;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 ,流域内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荒漠绿洲防风固沙林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以高台县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沙漠 2007年 第6期27卷 1027-1032页
作者: 廖空太 严子柱 常兆丰 满多清 张锦春 李得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甘肃武威733000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m×3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m×3m)的隔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