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研究概况。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PK/PD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整理。结果 PK/PD研究的年发文量和引文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研究相关杂...
详细信息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研究概况。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PK/PD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整理。结果 PK/PD研究的年发文量和引文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研究相关杂志的载文量居前。我国的发文量居全球第15位,虽然临床前研究较多,但文章的影响力不足。结论我国发表文章的质量与国际前沿研究存在较大差距,建议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研究水平。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ADC通过连接子将高活性小分子毒素与高特异性抗体进行偶联,不仅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性,进而扩大了治疗...
详细信息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ADC通过连接子将高活性小分子毒素与高特异性抗体进行偶联,不仅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性,进而扩大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窗口。然而,由于ADC分子设计的复杂性,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model 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 MIDD)是一种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进行建模和模拟,对药物研发进行定量分析和决策指导的方法。这种方法为新药研发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通过MIDD整合ADC相关的多方面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理解ADC的复杂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作用特征,为优化ADC研发流程和临床转化决策提供独特见解。本文将介绍MIDD和ADC的基本概念,并浅析MIDD在ADC研发不同阶段的应用案例,旨在为ADC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
详细信息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是定量药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各个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药物早期开发阶段的人体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预测、临床研究阶段考察各种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对PK的影响、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近年来,PBPK模型在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机构也认可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积极指导作用。随着模型指导的药物研发的发展和普及,将PBPK模型与其他常用建模方法,包括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和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model-based meta-analysis,MBMA)相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本文简介了PBPK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与PopPK、PK/PD和MBMA的融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