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新生儿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血管内导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有创性操作。几乎所有危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都会使用血管内导管,包括中心血管和外周动...
详细信息
随着现代新生儿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血管内导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有创性操作。几乎所有危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都会使用血管内导管,包括中心血管和外周动静脉置管,以动态监测血压、采集血液标本、复苏抢救、输入药物和营养液等。[第一段]
血管内导管(Intravascular catheter,IVC)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输液、输血、采血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具。IVC在临床应用中导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问题日...
详细信息
血管内导管(Intravascular catheter,IVC)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输液、输血、采血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具。IVC在临床应用中导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问题日益突出。美国传染病协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将CRBSI定义为带有IVC或48 h内拔除IVC的患者被检测出病原菌,外周血培养出病原菌≥1次;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的病原菌,并伴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寒颤和低血压),且除IVC外,无其他明显的血流感染源[1-4]。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报告显示,超过85%的原发性菌血症与IVC有关[5]。CRBSI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为12%~35%,这不仅延长了每位患者7 d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患者45 814美元的费用[1,6]。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