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介入治疗早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004年仅美国本土就完成介入治疗100万余例[1],有资料显示其中85%是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我国的年介入治疗例数也早已突破10万例。研究发现,介入治疗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改善其预后[3-6],而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是否也有改善远期预后的作用?直到2007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COURAGE试验(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trial)报告[7],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COURAGE试验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50个单位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从1999年6月至2004年1月共入选228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表1COURAGE试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CI组(n=1149)药物治疗组(n=1138)P值年龄(岁)61.5±10.161.8±9.70.54男性n(%)979(85)968(85)0.95心绞痛(CCS分级)n(%)0.24013...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