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棕榈酸(PA)对血管纹边缘细胞(MCs)损伤的机制。方法:从新生3 d FVB/NJ乳鼠颞骨解剖出耳蜗,游离出血管纹后用胶原酶Ⅱ消化并离心,得到原代血管纹边缘细胞。通过CCK-8法确定合适的PA浓度并设置对照组(0μmol·L-1PA...
详细信息
目的:探究棕榈酸(PA)对血管纹边缘细胞(MCs)损伤的机制。方法:从新生3 d FVB/NJ乳鼠颞骨解剖出耳蜗,游离出血管纹后用胶原酶Ⅱ消化并离心,得到原代血管纹边缘细胞。通过CCK-8法确定合适的PA浓度并设置对照组(0μmol·L-1PA)与实验组(100~1 000μmol·L-1PA)。采用细胞流式术检测不同组边缘细胞凋亡情况,以及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确定边缘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A浓度升高,边缘细胞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边缘细胞的凋亡比例随着P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实验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SQSTM1/p62及炎症相关因子NF-κB、p-NF-κ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棕榈酸可导致边缘细胞中NF-κB通路激活及自噬功能障碍,二者可协同作用引起边缘细胞损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