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文献中,公共交通可达性度量方法分为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Accessibility to Transit Stops,TTA)与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可达性(Accessibility by Transit,BTA)两类。TTA是指从特定地点出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难易程度。BTA则是指从特定地点出发通过公共交通系统获取其它各类城市服务的难易程度。二者均能够反映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然而,现有的TTA研究与BTA研究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尤其是TTA研究中几乎从未考虑BTA的影响。此外,现有研究表明行程时间不确定性对人们的出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传统的TTA研究因不涉及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行程时间,无法表达公交和地铁在可靠度方面的差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站点效率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方法,同时考虑了TTA与BTA的特性。该方法综合公共交通站点可到达的站点数量、到可达站点所需的行程时间、可达站点到达POI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因素提出了站点效率的概念,量化从公共交通站点出发获取其它城市服务的难易程度(即BTA);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站点效率的公共交通站点供需比表征城市居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难易程度(即TTA)。(2)提出一种行程时间不确定环境下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方法。该方法引入行程时间可靠度的概念,对上述基于站点效率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方法进一步进行扩展,考虑了公共交通行程时间、换乘等待时间等不确定性信息,构建了可靠度约束下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方法。(3)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TTA站点可达性度量方法忽略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可达性(即BTA)的影响可能会低估公共交通站点密集区域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同时高估公共交通站点稀疏区域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忽略行程时间不确定性可能会高估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且对公共交通站点与路线稀疏区域的影响要大于对公共交通站点与路线密集区域的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