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法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7 篇 表现和实现
  • 2 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 篇 公有制
  • 1 篇 物质文明建设
  • 1 篇 建设社会主义
  • 1 篇 新发展
  • 1 篇 内涵
  • 1 篇 人的类特性
  • 1 篇 离不开
  • 1 篇 社会化
  • 1 篇 唯物史观
  • 1 篇 胜利石油管理局
  • 1 篇 人与自然
  • 1 篇 人的价值
  • 1 篇 个人的社会价值
  • 1 篇 社会改革
  • 1 篇 社会主义制度
  • 1 篇 动物的生命活动
  • 1 篇 文件转化
  • 1 篇 商品市场经济

机构

  • 1 篇 河南财经学院
  • 1 篇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1 篇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
  • 1 篇 广州业余大学
  • 1 篇 中共江苏盐城市委
  • 1 篇 厦门大学

作者

  • 1 篇 郭国祥
  • 1 篇 韩玉堂
  • 1 篇 李恒瑞
  • 1 篇 陈振羽
  • 1 篇 徐汉炎
  • 1 篇 贾风光
  • 1 篇 余飞跃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表现和实现"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原则
收藏 引用
社会主义研究 1991年 第4期 1-3页
作者: 徐汉炎 中共江苏盐城市委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全面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成十二条原则。这是新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的客观性。 十二条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收藏 引用
经济经纬 2003年 第4期20卷 5-8,20页
作者: 陈振羽 厦门大学经济系 福建厦门361005
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二重性,生产产品的劳动不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揭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在交换过程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所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初探
收藏 引用
河南社会科学 1997年 第6期5卷 53-55页
作者: 韩玉堂 河南财经学院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初探韩玉堂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实践的发展也就是人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展,人们的联系只是在一定的狭隘的社会关系内的联系,人们也就只能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的改革与社会主义的“世纪难题”─—社会改革开放新论(四)
收藏 引用
岭南学刊 1997年 第4期 81-84页
作者: 李恒瑞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来源: 评论
要注重协调
收藏 引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997年 第7期 47-47页
作者: 贾风光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科院宣传科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由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的发达而产生广泛的联系,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减少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社会的相互依赖,而且更加强调了这种“依赖”。因为,人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必须首先谋取与他人、与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价值鉴定基础
收藏 引用
北京档案 1999年 第11期 32-32页
来源: 评论
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文化诉求
收藏 引用
探求 2005年 第Z1期 103-页
作者: 余飞跃 郭国祥 广州业余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一、人的本质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是人的本质丰富内涵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  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劳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