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3 篇 法学
    • 76 篇 法学
    • 58 篇 政治学
    • 2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 篇 社会学
    • 6 篇 公安学
    • 1 篇 民族学
  • 110 篇 文学
    • 72 篇 新闻传播学
    • 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2 篇 管理学
    • 24 篇 公共管理
    • 1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37 篇 历史学
    • 20 篇 中国史
    • 13 篇 世界史
  • 18 篇 教育学
    • 17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0 篇 工学
    • 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公安技术
    • 1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9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畜牧学

主题

  • 400 篇 表述自由
  • 398 篇 言论自由
  • 35 篇 美国
  • 34 篇 北美洲
  • 33 篇 美利坚合众国
  • 26 篇 报刊
  • 22 篇 报纸
  • 22 篇 政治
  • 19 篇 名誉权
  • 18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8 篇 思想体系
  • 16 篇 新闻
  • 16 篇 宪法
  • 15 篇 限制
  • 13 篇 新闻记者
  • 13 篇 媒体
  • 12 篇 民主
  • 12 篇 国民党
  • 12 篇 社会主义
  • 11 篇 官员

机构

  • 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中央党校
  • 3 篇 清华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2 篇 广州大学
  • 2 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2 篇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上海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旅美学者
  • 1 篇 台湾中正大学
  • 1 篇 福建社会科学院法...
  • 1 篇 甘肃省科协科学宫
  • 1 篇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

  • 4 篇 唐小兵
  • 3 篇 陈力丹
  • 3 篇 徐迅
  • 3 篇 朱尚同
  • 3 篇 张千帆
  • 3 篇 郭道晖
  • 3 篇 彭迪
  • 3 篇 冯象
  • 2 篇 刘武俊
  • 2 篇 张岩
  • 2 篇 向继东
  • 2 篇 关今华
  • 2 篇 周泽雄
  • 2 篇 王毅
  • 2 篇 杨涛
  • 2 篇 何帆
  • 2 篇 王开林
  • 2 篇 袁传旭
  • 2 篇 王海光
  • 2 篇 柳士同

语言

  • 4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表述自由"
4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在思想与行为之间摆动的言论自由———从美国法院的“明显和即刻的危险”规则看美国的言论自由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年 第3期9卷 40-48+94-95页
作者: 吴飞 浙江大学新闻系 副教授
由霍尔姆斯法官于 1917年提出的“明显和即刻的危险”标准旨在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与限制的言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长期以来 ,该规则一直是美国政治学界与传播法学界论争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将系统地分析“明显和即刻的危险”规则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风时代雅典的言论自由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4年 第2期 3-9页
作者: 韩伟
言论自由一直被奉为现代法治的圭臬,也是构成现代政治民主的核心要义之一。现代政治中的言论自由,一般被认为是源于前往美国的清教徒对英王的反对,故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也成了现代社会言论自由最具代表性的法律依据。然而,如果我们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年 第3期6卷 14-21+93页
作者: 陈力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因特网传播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自由获取和发出信息的权利, 但是, 依靠传播技术获得的自由和以同等的技术予以的控制, 是一种身影关系。网络传播的控制方式主要是软性的对话关系和对策关系。另外, 由于网络用户依然会在网络传播中形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言论自由与人身权的权利冲突、制约和均衡(下)──兼与“《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作者苏力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亚太经济 1997年 第5期 70-78页
作者: 关今华 福建社会科学院法学室!福州 350001
来源: 评论
对言论自由中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
收藏 引用
探索 1989年 第1期 43-45+49页
作者: 罗志荣 四川省团校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最起码最基本最宝贵的权利,其在现实中的行使,近年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这方面还存在许多迫切需要澄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或处置不当,已经和仍在妨害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对话制度的建
来源: 评论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达自由
收藏 引用
国际新闻界 2005年 第4期 14-15页
作者: 冯军 1000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北京
本次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选择“表达自由”作为会议的两个主题之一,我感到特别有意义。很荣幸有机会首先就中国表达自由一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来源: 评论
公共利益是杆称——论隐性采访中的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利益权衡
收藏 引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年 第3期9卷 24-26+94页
作者: 吴凌凌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研究生
隐性采访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两种基本权利的冲突。本文借用法学中利益权衡的观点 ,对这一矛盾体进行分析后指出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应当以公共利益为杠杆。
来源: 评论
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收藏 引用
法学研究 1996年 第6期18卷 32-45页
作者: 张新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法院受理的名誉权案件急剧增多,这些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隐私权或者属于名誉权与隐私权相交叉的。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于名誉权的人格权予以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司法解释中将侵害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言论自由与人身权的权利冲突、制约和均衡(上)──兼与“《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作者苏力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亚太经济 1997年 第4期 69-78页
作者: 关今华 福建社会科学院法学室!350001
来源: 评论
对言论自由的可允许限制
收藏 引用
国际新闻界 2005年 第4期 9-11页
作者: 丹尼尔·西蒙斯
尽管言论自由是一项极端重要的权利,但它并非是绝对的。为顾及个人尊严和民主的价值,所有国际和国内权利体系都承认对言论自由的有限限制,而且这些限制都得到谨慎地规定。根据国际人权法,限制言论自由的各国国内法必须遵守《公民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