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颞侧球结膜眼红指数(TCHI)、眼部症状评分(OSS)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患者眼表炎症反应变化情况,并将上述指标应用于抗炎治疗效果评价中,判断其应用有效性。方法:以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对眼表炎症进行治疗。评估术前,术后1、3、7、10 d,术后1、2个月眼表炎症,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对TCHI做出评估,观察OSS、VAS评分等主观量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对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患者术后2个月BCVA明显较术前低(P<0.05)。术后10 d患者角膜无荧光素染色出现,提示角膜上皮缺损愈合完全。术后1 d OSS评分及TCHI值高于术前(均P<0.05);随着抗炎治疗的开展,患者术后7 d OSS评分及TCHI值均降至术前水平(均P>0.05);患者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较术前低(均P<0.05)。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高于术前(P<0.05);随着抗炎治疗的开展,患者术后7 d VAS评分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低(P<0.05)。结论:OSS、VAS评分及TCHI可对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患者的炎症状态做出有效评估,并可作为抗炎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目的调查不同病因嗅觉障碍(olfaction disorders,OD)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确定影响嗅觉相关生活质量的有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纳入2024年2—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嗅觉障碍为主诉并诊断为OD的患者。采用基于中国人群的嗅觉测试方法(Chinese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CSIT)进行嗅觉心理物理测试,TDI值为阈值(T)、辨别(D)、识别(I)测试总分。采用简短版嗅觉障碍问卷(brief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Olfactory Disorders,bQOD)评估嗅觉相关生活质量,包含类型(QOD-P)、生活质量(QOD-Q)和视觉模拟量表(QOD-VAS)三项分量表,同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主观嗅觉下降程度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嗅觉心理物理测试及主观评估对嗅觉障碍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419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199例,年龄(39.72±14.31)岁(5~76岁)。419例患者中,380例填写了bQOD及嗅觉下降程度VAS评分。结果显示,不同病因导致的嗅觉障碍患者的QOD-P及QOD-Q评分存在组间差异(P值分别为0.001及0.003),QOD-P的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TDI总分呈正相关(P<0.01);QOD-Q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主观嗅觉下降程度VA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嗅觉心理物理测试结果无明显相关性;女性较男性QOD-Q评分更差(P<0.05);QOD-VAS评分与患者主观嗅觉下降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无明显相关性,女性较男性QOD-VAS评分更差(P<0.05)。结论相比于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患者的主观嗅觉下降程度VAS评分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更为明显。不同病因、病程、性别对嗅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