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视角理清绿色生产研究的演变路径、研究框架及趋势,并形成值得中国发展借鉴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85-2018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1082...
详细信息
基于比较视角理清绿色生产研究的演变路径、研究框架及趋势,并形成值得中国发展借鉴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85-2018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1082篇国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1513篇中国学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所呈现的关键词、主题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从发文量看,国际与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发文量和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国际绿色生产研究.2)从高频关键词看,国际绿色生产研究多与工业绩效、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中国绿色生产研究与精益生产、循环低碳发展联系紧密.3)从研究热点看,国际绿色生产研究关注的是宏观+微观角度下的环境污染物质、污染治理、行为与治理主体多元化.中国绿色生产研究关注的是宏观视角下的发展战略、生产方式优化和"工业-环境-政策"一体化.4)从高频关键词聚类看,国际和中国绿色生产研究均可以基于"个体-组织-社会"系统逻辑视角呈现聚焦主题.国际绿色生产研究的主题为个体绿色态度与行为、工业技术发展与生态共生、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督与政策引导.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主题为个体绿色消费、企业管理与审核、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机构及相关法规制定.最后,本研究分别提出国际与中国绿色生产研究未来展望,以期为绿色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1992—2024年发表的2800篇民族学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发文量趋势来看,国外1998年后发文量逐步增加,2020年达到高峰。国内2006年后发文量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高峰,反...
详细信息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1992—2024年发表的2800篇民族学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发文量趋势来看,国外1998年后发文量逐步增加,2020年达到高峰。国内2006年后发文量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高峰,反映出全球与中国民族学发展的不同节奏。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外的研究关键词涉及文化遗产、社会经济因素等。国内的关键词集中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从机构合作来看,国外的民族学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国际合作特性。国内的研究机构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国内机构。从学者合作情况看,国外的学者合作呈现多元化趋势,合作网络分散且国际化。国内由少数核心学者主导,学术引领作用强,合作网络集中且权威化。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
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014—2024年的1435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在科学计量学理论基础上,以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为研究工具,研究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共词网络、关键词时序图、文献共引网络等知识图谱,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发文数量、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内容分析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旨在为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发展趋势及未来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
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文集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2年食品和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8310篇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和突现以及文献共被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5年来...
详细信息
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文集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2年食品和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8310篇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和突现以及文献共被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5年来,食品和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年发文量逐年增长;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是饮食对肠道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的影响;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为乳化剂、共生、肠道微生物、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开菲尔等;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位居第二,但国际合作较少,后续应扩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相关研究水平。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Hist 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Origin 9....
详细信息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Hist 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Origin 9.1作图软件,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21世纪以来(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中国发文量第一,但均篇被引次数较低;高产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前三名分别为美国作者Ma L Q、比利时作者Vangronsveld J和中国作者Zhou Q X(周启星);重要研究机构前三名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主要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主要研究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主要研究的土壤重金属对象是镉(Cd)、铅(Pb)、铜(Cu)、锌(Zn)、类重金属砷(As)等;研究主要涉及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农学和水资源学等。本文对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铁载体是地下生物驱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为全面了解铁载体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知识图谱工具VOSviewer、CiteSpace与HistCite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1980—2021年发文的数量与学科分布、主要国家...
详细信息
铁载体是地下生物驱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为全面了解铁载体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知识图谱工具VOSviewer、CiteSpace与HistCite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1980—2021年发文的数量与学科分布、主要国家(地区)与机构、主要发文期刊与研究学者、研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铁载体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2010年后中国中英文发文量均明显增多,成为WOS数据库中该领域发文量排名第4的国家.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英文发文量排名靠前的学科,而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是中文发文量较多的学科.国外机构间关于铁载体研究的合作较为紧密,我国与国外机构的合作整体上有待加强.铁载体研究发文的主要中英文期刊有微生物学通报、Journal of Bacteriology、Biometals等,Budzikiewicz H、Haas H和张福锁等分别是WOS和CNKI数据库中该领域发文较多的研究学者.②关键词聚类网络主要可分为铁载体的配位化学、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3类.铁载体主要产自于微生物,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土壤中存在大量铁载体合成的基因簇,其中,铁载体在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修复、植物促生和土传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在中英文期刊中均有大量文献发表.③国内外铁载体的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联合多组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发掘新型铁载体,明晰产铁载体微生物、植物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环境中的实际生产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深入验证,这对于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保护植物和土壤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