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7 篇 认识主体系统
  • 3 篇 认识活动
  • 2 篇 认识工具
  • 2 篇 认识运动
  • 2 篇 客体系统
  • 2 篇 认识论
  • 2 篇 认识过程
  • 2 篇 科学仪器
  • 1 篇 逻辑建构
  • 1 篇 科学技术
  • 1 篇 内在机制
  • 1 篇 培养跨世纪人才
  • 1 篇 认识主体
  • 1 篇 信息论
  • 1 篇 认识系统
  • 1 篇 对思维
  • 1 篇 德智体全面发展
  • 1 篇 情感体验
  • 1 篇 动势
  • 1 篇 “完形”

机构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鹭江职业大学

作者

  • 1 篇 杨耕
  • 1 篇 王军
  • 1 篇 陈志良
  • 1 篇 宋俐娟
  • 1 篇 姚安泽
  • 1 篇 韩民青
  • 1 篇 刘猷桓
  • 1 篇 张双喜
  • 1 篇 张旺
  • 1 篇 李建珊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认识主体系统"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当代大学生构建最佳的认识主体系统──兼谈跨世纪人才培养问题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1996年 第5期 74-77页
作者: 姚安泽 鹭江职业大学
来源: 评论
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还是科学仪器了吗?——与《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一文商榷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1998年 第6期 67-71页
作者: 张旺 刘猷桓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第1期刊载肖显静同志的《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一文(以下简称肖文),肖文对科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对于认识科学仪器的功能,发挥它的效能很有意义。不过也提出一个重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认识论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认识系统运行论》评介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1991年 第7期 36-37页
作者: 陈志良 杨耕
王霁博士的专著《认识系统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是国内关于认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作者站在现代认识论的新高度,把认识系统及其动态演化的观点引进认识过程的研究。该书以认识系统的共时性分析为基础,以认识系统的历时性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非理性因素的认识论意义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6期28卷 37-40页
作者: 宋俐娟
试论非理性因素的认识论意义宋俐娟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注意实践和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日益趋向微观方向发展的当代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都越来越多地揭示了非理性因素和认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思维“两条道路”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 第4期 38-44页
作者: 张双喜
<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作了历史的总结,指出存在着相互嵌接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几个认识論问題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1982年 第5期 16-19页
作者: 韩民青
本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尖锐地提出了许多哲学认识论问题,亟待我们去概括和总结。本文仅就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提出的几个较为突出的认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人工智能与认识主体
来源: 评论
关于仪器的认识论归属问题
收藏 引用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期7卷 82-85页
作者: 王军 李建珊 南开大学哲学系 天津300071
科学仪器的认识论归属问题是自然科学对哲学提出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因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造成在此问题上的学术混乱。科学仪器是科学认识主体认识活动中运用的手段,它体现着认识主体的目的。但是不能把科学仪器等同于认识主体。科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