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 篇 文学
    • 2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40 篇 词的使动用法
  • 17 篇 意动用法
  • 14 篇 形容词
  • 11 篇 词类活用
  • 10 篇 现代汉语
  • 10 篇 名词活用
  • 9 篇 古代汉语
  • 8 篇 形容词活用
  • 7 篇 古汉语
  • 7 篇 名词用作状语
  • 6 篇 动宾关系
  • 6 篇 宾语
  • 5 篇 《古代汉语》
  • 5 篇 文言文
  • 5 篇 名词作状语
  • 4 篇 成语
  • 4 篇 词的活用
  • 4 篇 不及物动词
  • 4 篇 带宾语
  • 3 篇 宾语前置

机构

  • 1 篇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
  • 1 篇 荥阳教师进修学校
  • 1 篇 浦江县电大工作站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中共六安地委党校
  • 1 篇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 1 篇 池州师专成教处
  • 1 篇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
  • 1 篇 盐津中学
  • 1 篇 郑州二师教师
  • 1 篇 江苏如东县马塘中...
  • 1 篇 甘肃省榆中六中
  • 1 篇 金华市浙江师大中...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甘肃省榆中一中
  • 1 篇 西北师大附中
  • 1 篇 鲁甸一中
  • 1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牡丹江林校
  • 1 篇 雁北师范学院

作者

  • 2 篇 杨尚贵
  • 1 篇 魏为秋
  • 1 篇 冉生国
  • 1 篇 张耘梅
  • 1 篇 王聚元
  • 1 篇 吴剑平
  • 1 篇 王海芳
  • 1 篇 董云雯
  • 1 篇 王传高
  • 1 篇 李文祥
  • 1 篇 刘于诚
  • 1 篇 张胜月
  • 1 篇 卢香颜
  • 1 篇 张红华
  • 1 篇 李文志
  • 1 篇 李正发
  • 1 篇 陈宗胜
  • 1 篇 王根琪
  • 1 篇 郭占瀛
  • 1 篇 杨学淦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词的使动用法"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浅析心态动词的使动用法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6期38卷 90-91页
作者: 白砚 河南大学文学院
汉语里一般动可用作使动,而心态动词的使动用法更为常见。本文列举了心态动使动用法的正式和几种变式,并作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来源: 评论
“欲”、“能”的使动用法格式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5年 第3期 13-15页
作者: 万文一 金华市浙江师大中文系
“欲”、“能”的使动用法格式万文──、“欲”构成的使动用法格式“欲”和“能”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愿动,它们经常出现在表示具体动作的动前边,表明人们的意愿和情势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它们只能活跃在使动用法的句子中,不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类活用与特殊动宾关系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0年 第5期11卷 90-92页
作者: 史震己 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1 古代汉语当中的类活用和特殊动宾关系(除一般支配关系而外的所有其他动宾关系),是两种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目前常见的古代汉语著作,一般都把这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在“类活用”这个总题目下加以介绍。这样的安排,对于指导阅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汉语“类活用”说献疑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1995年 第5期 82-86页
作者: 赵宗乙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中文系
古汉语“类活用”说献疑赵宗乙“类活用”理论最早是陈承泽先生于1922年在他的《国文法草创师专门系统地论述出来的。嗣后的七十多年,举凡古汉语语法著作,几乎没有例外地对这一理论和现象加以补充、阐发和论定。然而我们用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语中字的几种特殊用法
收藏 引用
青海教育 1996年 第11期 23-24页
作者: 赵金梅 李宝仓 张胜月 狄生荣
成语中字的几种特殊用法赵金梅,李宝仓,张胜月,狄生荣成语中字用法基本上沿用古义。因形成成语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虽有些成语的意思较为隐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明白易懂,特别是一些来自俗语的成语,字义往往很容易理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11期 29-30页
作者: 杨学淦 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
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杨学淦文言文“不是像希腊文、拉丁文那种‘全死’的‘外国文字’”,而是“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唐德刚先生语,见《胡适口述自传》汉译本第200页注文)。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今汉语比较谈
收藏 引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1996年 第1期 37-44,48页
作者: 齐正喜
我国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特别是文学、语言、法律等专业,一般都开设汉语课,把汉语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来讲。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如此。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属于同一语种的不同历史阶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汉语类活用新探(下)
收藏 引用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 第4期13卷 41-47页
作者: 李文祥
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谓语,表示由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这种用法,叫动的普通用法,又叫一般用法.但有时,动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所施发的,而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这种用法,叫动词的使动用法.由于及物动的普通用法使动用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古汉语类活用规律的探讨
收藏 引用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 第4期12卷 25-30页
作者: 郭占瀛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可以按着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字本是个名,这里临时充当动,当“游泳”讲,作谓语.这就叫做类的活用.现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左传》杜注中的语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池州学院学报 1998年 第2期18卷 39-42页
作者: 刘光明 池州师专成教处 247100
以往研究《左传》杜注的学者,往往重视其名物故训,而对包藏于其中的语法内容则多有疏忽,这无疑是不全面的。文章从《左传》杜注中选择33个例句,对其常用语法进行分类阐释。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