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 篇 文学
    • 2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40 篇 词的使动用法
  • 17 篇 意动用法
  • 14 篇 形容词
  • 11 篇 词类活用
  • 10 篇 现代汉语
  • 10 篇 名词活用
  • 9 篇 古代汉语
  • 8 篇 形容词活用
  • 7 篇 古汉语
  • 7 篇 名词用作状语
  • 6 篇 动宾关系
  • 6 篇 宾语
  • 5 篇 《古代汉语》
  • 5 篇 文言文
  • 5 篇 名词作状语
  • 4 篇 成语
  • 4 篇 词的活用
  • 4 篇 不及物动词
  • 4 篇 带宾语
  • 3 篇 宾语前置

机构

  • 1 篇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
  • 1 篇 荥阳教师进修学校
  • 1 篇 浦江县电大工作站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中共六安地委党校
  • 1 篇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 1 篇 池州师专成教处
  • 1 篇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
  • 1 篇 盐津中学
  • 1 篇 郑州二师教师
  • 1 篇 江苏如东县马塘中...
  • 1 篇 甘肃省榆中六中
  • 1 篇 金华市浙江师大中...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甘肃省榆中一中
  • 1 篇 西北师大附中
  • 1 篇 鲁甸一中
  • 1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牡丹江林校
  • 1 篇 雁北师范学院

作者

  • 2 篇 杨尚贵
  • 1 篇 魏为秋
  • 1 篇 冉生国
  • 1 篇 张耘梅
  • 1 篇 王聚元
  • 1 篇 吴剑平
  • 1 篇 王海芳
  • 1 篇 董云雯
  • 1 篇 王传高
  • 1 篇 李文祥
  • 1 篇 刘于诚
  • 1 篇 张胜月
  • 1 篇 卢香颜
  • 1 篇 张红华
  • 1 篇 李文志
  • 1 篇 李正发
  • 1 篇 陈宗胜
  • 1 篇 王根琪
  • 1 篇 郭占瀛
  • 1 篇 杨学淦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词的使动用法"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关于“类活用”研究和教学的几点反思
收藏 引用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 第2期17卷 26-30页
作者: 王聚元
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类活用”说,此说一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古汉语形容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
收藏 引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22卷 88-89页
作者: 杨尚贵 雁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古汉语形容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古代汉语类活用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23卷 38-40页
作者: 吴剑平
来源: 评论
关于现代汉语中“自动——使动”双向心态动的考察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4期 82-85页
作者: 陈如川 中共六安地委党校
所谓“自动——使动”双向心态动,是指存留在现代汉民族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批兼具“自动”、“使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及心理状态的动.如“怕”、“惊”等。这些如果出现在“怕人”、“惊人”这类组合格式中时,往往既可表示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九九四年上半年河北省高等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
收藏 引用
考试与招生 1994年 第11期 34-36页
一九九四年上半年河北省高等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一、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O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 第5期18卷 4-6页
作者: 杨尚贵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言现象?过去一般论著都归之于类活用,认为“使动用法和以动用法都是类的活用。”有些学者虽然发现它们与类的一般活用有所不同,因而提醒人们注意,但仍旧归在类活用中。近年来,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7年 第5期 40-42页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高二册鸿门宴[学习要点]《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非常精彩的片断。说其精彩,首先是全文情节跌宕起伏,文章以“鸿门宴”为中心,紧扣“杀不杀刘邦”这根线索,大小矛盾错综交织,构成波澜起伏的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6年 第7期 40-41页
作者: 张红华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形容、动的活用,这在成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说
收藏 引用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 第3期19卷 95-96页
作者: 卢香颜 浦江县电大工作站
一、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里宾语总是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对象,动作行为或变化是主语发出的,而文言文里有时动后面跟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变化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即是主语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中文言文使动用法例释
收藏 引用
阅读与鉴赏 2007年 第4期 51-54页
作者: 朱正连
掌握使动用法对学习文言文帮助很大.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动、形容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