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 篇 文学
    • 2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40 篇 词的使动用法
  • 17 篇 意动用法
  • 14 篇 形容词
  • 11 篇 词类活用
  • 10 篇 现代汉语
  • 10 篇 名词活用
  • 9 篇 古代汉语
  • 8 篇 形容词活用
  • 7 篇 古汉语
  • 7 篇 名词用作状语
  • 6 篇 动宾关系
  • 6 篇 宾语
  • 5 篇 《古代汉语》
  • 5 篇 文言文
  • 5 篇 名词作状语
  • 4 篇 成语
  • 4 篇 词的活用
  • 4 篇 不及物动词
  • 4 篇 带宾语
  • 3 篇 宾语前置

机构

  • 1 篇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
  • 1 篇 荥阳教师进修学校
  • 1 篇 浦江县电大工作站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中共六安地委党校
  • 1 篇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 1 篇 池州师专成教处
  • 1 篇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
  • 1 篇 盐津中学
  • 1 篇 郑州二师教师
  • 1 篇 江苏如东县马塘中...
  • 1 篇 甘肃省榆中六中
  • 1 篇 金华市浙江师大中...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甘肃省榆中一中
  • 1 篇 西北师大附中
  • 1 篇 鲁甸一中
  • 1 篇 内蒙古大学
  • 1 篇 牡丹江林校
  • 1 篇 雁北师范学院

作者

  • 2 篇 杨尚贵
  • 1 篇 魏为秋
  • 1 篇 冉生国
  • 1 篇 张耘梅
  • 1 篇 王聚元
  • 1 篇 吴剑平
  • 1 篇 王海芳
  • 1 篇 董云雯
  • 1 篇 王传高
  • 1 篇 李文祥
  • 1 篇 刘于诚
  • 1 篇 张胜月
  • 1 篇 卢香颜
  • 1 篇 张红华
  • 1 篇 李文志
  • 1 篇 李正发
  • 1 篇 陈宗胜
  • 1 篇 王根琪
  • 1 篇 郭占瀛
  • 1 篇 杨学淦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词的使动用法"
4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析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7年 第4期 31-32页
作者: 鲁依农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陕西鲁依农“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是《鸿门宴》中樊哙指责项羽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王”字该如何理解呢?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还是名活用为一般动?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306页注释⑧中是“〔王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收藏 引用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S2期18卷 219-222页
作者: 李正发 甘肃省榆中六中
来源: 评论
《论语》三则正解
收藏 引用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 第1期13卷 48-49页
作者: 卢元锴 北京教育学院 100011
来源: 评论
谈谈类活用的鉴别方法
收藏 引用
泰山学院学报 1995年 第1期20卷 78-81页
作者: 李文志
类活用,是指某一类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具有了别类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这种别类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就会随之而失去。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尤以名、形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郭李本《古代汉语》注释指瑕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年 第2期 22-24页
作者: 贾齐华
郭李本《古代汉语》注释指瑕贾齐华郭锡良、李玲璞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李本),作为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自1992年9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以来,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优点,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学习语言
收藏 引用
继续教育研究 1998年 第4期 104-105页
作者: 曲雅丽 陈平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牡丹江林校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指导语言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语言的实质,找出语言的规律。
来源: 评论
《世说新语》中的名活用
收藏 引用
昭通学院学报 1996年 第2期33卷 30-33,29页
作者: 董云雯 陈宗胜 鲁甸一中 盐津中学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编写的一部轶事小说,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从它一产生起就以它那博大精粹的思想内容和它那“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语)的艺术成就受到语言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的重视。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摭谈
收藏 引用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 第6期 34-35页
作者: 冉生国 宗淑玲
来源: 评论
使动用法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收藏 引用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S2期19卷 20-24页
作者: 张仲伟 甘肃省榆中一中 甘肃榆中730100
来源: 评论
形容能否带宾语——兼谈的活用和兼类
收藏 引用
中州大学学报 1999年 第4期16卷 41-43页
作者: 王文 王海芳 荥阳教师进修学校 郑州二师教师 郑州450100
形容能否带宾语,语法学界的观点历来多有分歧。古汉语中,形容使动用法较为普遍,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一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应当看作是的兼类。本文认为,形容不能带宾语。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