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哲学
    • 13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主题

  • 17 篇 谓述
  • 3 篇 系词
  • 2 篇 存在
  • 2 篇 认识意向
  • 2 篇 罗素
  • 2 篇
  • 2 篇 亚里士多德
  • 2 篇 纯看
  • 2 篇 本体论
  • 2 篇 实践
  • 2 篇 三段论
  • 1 篇 命题形式
  • 1 篇 being
  • 1 篇 一阶逻辑
  • 1 篇 命题函数演算
  • 1 篇 类比
  • 1 篇 量化
  • 1 篇 唯物论
  • 1 篇 共相
  • 1 篇 句子

机构

  • 2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作者

  • 2 篇 余欢
  • 2 篇 王嘉新
  • 2 篇 王路
  • 1 篇 wang jiaxin
  • 1 篇 zhao kuang
  • 1 篇 xin liu
  • 1 篇 刘鑫
  • 1 篇 张浩
  • 1 篇 李艺兰
  • 1 篇 杨红玉
  • 1 篇 李颍
  • 1 篇 李曼珏
  • 1 篇 林汝昌
  • 1 篇 肖波
  • 1 篇 yang hongyu
  • 1 篇 wang lu
  • 1 篇 陈初阳
  • 1 篇 张文霞
  • 1 篇 徐英瑾
  • 1 篇 王楚标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谓述"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的谓述问题——以“是”句为例
收藏 引用
逻辑学研究 2025年 第1期18卷 1-18页
作者: 匡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在黄老类和术数类出土文献当中,出现了大量的以“是”为标记的句子,往往表强的判断义。类似现象在传世文献中亦有痕迹。此类判断句,与“之”、“之”、“是之”、“曰”等若干凝固化的表判断的成句方式高度相关,与用“也”字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罗素的谓述理论研究
罗素的谓述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李艺兰 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谓述理论是逻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以罗素的谓述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罗素对于谓述问题的解答,以及该理论在西方逻辑史上的地位。罗素理论中的谓述问题是关于“命题统一体”的构成问题。罗素的“命题”是一种逻辑上完满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类比与演绎的融合——兼谈中西哲学思维融合的一种可能路径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28卷 44-51页
作者: 余欢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浙江杭州310000
在对比中西之间的哲学思维时,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更注重类比论证的方式,而西方更注重逻辑演绎推理。类比思维与逻辑演绎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却少有人注意。数学中的结构映射关系可以被用来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逻辑的观念与理论--兼与王路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6期26卷 31-37页
作者: 余俊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100872
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弗雷格逻辑的观念分别与其各自的理论是一致的。通过解析两种理论的基本句式可看出,这两种逻辑观有显著不同,尽管它们都坚守必然地得出这个观念。剖析“是”与“范畴”的关系揭示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其形而上学的紧密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是”的含义:解读《形而上学》第5卷第7章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29卷 88-105,179页
作者: 王路 肖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5卷第7章探讨了to on的含义。在相关研究和解释中,人们假定了一个前提:to on有存在含义,因而给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造成很大问题。如果不预设这一前提,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不出现的。亚里士多德关于to 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金岳霖《逻辑》中的“弗雷格-罗素论题”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3年 第4期 116-125页
作者: 杨红玉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欣迪卡于1983年提出了“弗雷格-罗素论题”的概念,他想凭借这一概念表明,自然语言中“是”的不同涵义需要逻辑系统用不同的指号表征。其实,早在1935年出版的《逻辑》一书中,金岳霖就关注了直言命题中“是”的歧义问题。他指出,直言命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esti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 第1期31卷 52-61页
作者: 王路 清华大学哲学系
巴门尼德的真之路是以esti这个单词表的,围绕它形成了诸多讨论和解释。英译者将它译为is,在讨论中则涉及它的谓述含义(即系词含义)和存在含义。中译者将它译为"存在",并说依据英译的理解。这样的翻译是有问题的,它消除了est...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唯物论是一种肤浅的本体论立场吗?——从当代分析形而上学的角度看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3期59卷 57-75页
作者: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唯物论并不像有些人所评论的那样,是一种肤浅而简单的本体论立场。对于唯物论的界定本身牵涉到了至少四个基本的形而上学问题:第一,如何在避免对于柏拉图式共相的本体论承诺的前提下,说明主—判断的运作机制?第二,如何在避免对于过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实践是否先于理论--反思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寻视”概念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22年 第1期 91-98页
作者: 王嘉新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实质上主张实践行为相对于理论行为的优先性。以此为据,海德格尔批评了康德一胡塞尔式的意识哲学中所包含的认知主义倾向。这一思路的论辩重心在于此在生存论分析中的“寻视操劳”概念。本文认为,“寻视”作为实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词、词演运式及词性质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2期 1-7页
作者: 李曼珏 林汝昌
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传统语法将句子分成若干成份,其中主语和语为其基本成份。但语义学家却不是这样来分析句子的,他们将句子的主要成分所组成的部分看成是基本语义单位,称为‘谓述结构’(Predication)。在这个结构中占主要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