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8 篇 质朴刚健
  • 2 篇 北朝散文
  • 2 篇 实用性
  • 1 篇 趵突泉
  • 1 篇 张养浩
  • 1 篇 人教版
  • 1 篇 初中语文教材
  • 1 篇 真我
  • 1 篇 渴求贤才
  • 1 篇 古代民歌
  • 1 篇 少数民族
  • 1 篇 咏史诗
  • 1 篇 清代末期
  • 1 篇 小品散文
  • 1 篇 文学创作
  • 1 篇 南蛮
  • 1 篇 唐代诗人
  • 1 篇 济南
  • 1 篇 故乡
  • 1 篇 何绍基

机构

  • 2 篇 苏州大学
  • 1 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
  • 1 篇 陕西理工大学
  • 1 篇 浙江省嘉兴学院
  • 1 篇 大庆市第四中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2 篇 徐中原
  • 1 篇 xu zhongyuan
  • 1 篇 齐志伟
  • 1 篇 冯丽荣
  • 1 篇 xu zhong-yuan
  • 1 篇 刘颖异
  • 1 篇 侯传林
  • 1 篇 朱晨
  • 1 篇 王颖
  • 1 篇 裴春芳
  • 1 篇 陶智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质朴刚健"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质朴刚健或渊雅精深:抗战区“小品散文”的分流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5年 第5期 35-43页
作者: 裴春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
抗战区的小品散文,因政治和社会版图的分化,而得分裂性的空间化呈现。其核心问题是文体和趣味的"雅"、"俗"之分,以及其形式背后所涵容的形态各异的"人性"精神内涵:延安"风景谈"系列小品散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蛮竹枝词》的云南壮族风情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2014年 第8期 92-96页
作者: 冯丽荣 玉溪师范学院 653100
清代黄炳垫的文学创作中,数其竹枝词的成就最高,他的《南蛮竹枝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云南各少数民族多彩的习俗,以其质朴刚健的写实笔法、清新隽永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艺术珍品。
来源: 评论
谈谈“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 2013年 第1期 60-61页
作者: 陶智 浙江省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木兰诗》是古代民歌中的名篇,全诗风格明朗爽利。质朴刚健,又不失浪漫情怀。该诗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但是,教材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却有点问题。
来源: 评论
生命诗意下的“真我”——《〈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例品鉴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 第25期 23-26页
作者: 齐志伟(执教) 刘颖异(观察) 大庆市第四中学 黑龙江大庆163711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以单元主题贯穿始终,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阅读,让学生体悟诗人不同人生抉择下的“相同”——坚守真我。课堂围绕相应学习任务展开,由诵读到文本细读,再到质疑探究,基于数据调查的学情分析,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本教学,让学生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朝散文特征初探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24卷 42-46页
作者: 徐中原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这两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来源: 评论
论北朝散文之特征
收藏 引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3期 67-71页
作者: 徐中原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这两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何绍基在济南
收藏 引用
春秋 2012年 第6期 37-38,1页
作者: 侯传林 王颖
游览大明湖历下亭,定会欣赏到悬挂于亭的杜甫诗作"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楹联字体刚骨有力、浑厚拙朴、自成一家,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何绍基的手笔。何绍基一生中曾于少时和暮年两次寓居济南,对济南怀有特殊的情谊。
来源: 评论
张养浩生平与咏史诗研究
张养浩生平与咏史诗研究
收藏 引用
2019年全国元代文学研讨会
作者: 朱晨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自古以来张养浩的散曲成就和人格魅力为人称道,对其诗歌研究尤其是怀古咏史诗研究不多,他经历了任官、辞官、寄情山水、再度出仕的人生起伏后,后期创作出四十余首咏史诗,这些是诗人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纵观古今,对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