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 篇 农学
    • 13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林学
  • 2 篇 工学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主题

  • 14 篇 轮耕模式
  • 5 篇 产量
  • 3 篇 土壤有机碳储量
  • 3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 篇 宁南旱区
  • 3 篇 土壤
  • 2 篇 土壤养分
  • 2 篇 秸秆还田
  • 2 篇 经济效益
  • 2 篇 河北平原
  • 2 篇 渭北旱塬
  • 2 篇 土壤酶活性
  • 1 篇 土壤微生物量
  • 1 篇 作物
  • 1 篇 入渗
  • 1 篇 冬小麦
  • 1 篇 光合特性
  • 1 篇 水分
  • 1 篇 小麦
  • 1 篇 土壤生境特征

机构

  • 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5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篇 宁夏固原市农业科...
  • 2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2 篇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
  • 2 篇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
  • 2 篇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
  • 1 篇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
  • 1 篇 农业部旱地作物生...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河北省作物生长调...
  • 1 篇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
  • 1 篇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
  • 1 篇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

作者

  • 4 篇 侯贤清
  • 4 篇 贾志宽
  • 4 篇 韩清芳
  • 3 篇 王维
  • 3 篇 hou xianqing
  • 3 篇 wang wei
  • 3 篇 李潮海
  • 3 篇 王群
  • 3 篇 聂俊峰
  • 3 篇 han qingfang
  • 3 篇 jia zhikuan
  • 3 篇 于淑婷
  • 3 篇 赵亚丽
  • 2 篇 尹宝重
  • 2 篇 niu runzhi
  • 2 篇 李永平
  • 2 篇 杨宝平
  • 2 篇 朱长伟
  • 2 篇 牛润芝
  • 2 篇 姜桂英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轮耕模式"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2年 第5期28卷 85-94页
作者: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孙红霞 王维 聂俊峰 杨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杨凌712100 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凌712100
为了探索免耕与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性能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年翻耕3种耕作模式,对土壤体积质量、团聚体、入渗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农作区土壤轮耕模式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6年 第5期36卷 1215-1223页
作者: 侯贤清 李荣 贾志宽 韩清芳 宁夏大学农学院 银川7500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适时进行不同土壤耕作措施的合理组配,形成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旱作土壤轮耕技术体系,以解决长期单一耕作措施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在国内外已备受广泛关注。为深刻理解中国农作区土壤轮耕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就土壤轮耕的概念、轮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轮耕模式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2年 第21期55卷 4237-4251页
作者: 朱长伟 孟威威 石柯 牛润芝 姜桂英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不同轮耕模式下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该地区筛选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2016—2019年小麦季设置5个轮耕模式:(1)连续旋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轮耕模式对豫北农田土壤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年 第4期30卷 671-682页
作者: 朱长伟 陈琛 牛润芝 李洋 姜桂英 杨锦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450002
为探究不同轮耕模式对豫北农田土壤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本研究在豫北潮土区,于2016—2020年小麦季以3年为一个轮耕周期,设置5个处理:连续旋耕(RT-RT-RT)、深耕-旋耕-旋耕(DT-RT-RT)、深耕-旋耕-浅旋耕(DT-RT-SRT)、深耕-浅旋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土壤长期改良效应研究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土壤长期改良...
收藏 引用
作者: 于淑婷 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单一旋耕土壤耕作制度存在的弊端,本文连续6年在洛阳和新乡定位实施夏玉米季免耕冬小麦季隔年交替的6种轮耕模式:连年旋耕+秸秆还田(CRS,CK)、连年深松+秸秆还田(CSS)、连年深耕+秸秆还田(CDS)、深耕/旋耕+秸秆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北平原麦玉两熟轮耕模式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 2019年 第5期 143-150页
作者: 陈丽 张璐鑫 吴枫 李真 龙兴洲 杨玉锐 尹宝重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邢台054000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北保定071001
于2016-2017年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设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S-N)、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和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S-S)处理,以常规耕作方式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R-N)为对照,在河北平原中部南和县对不同轮耕模式下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轮耕模式对麦玉两熟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轮耕模式对麦玉两熟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建 王群 张学林 赵亚丽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背景】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长期单一土壤耕作(如翻耕、旋耕)导致土壤水分散失,犁底层加厚,下层土壤紧实,通透性变差,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作物根系伸展,而长期免耕则易导致土壤养分表层富集、层化等质量问题,并使病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轮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轮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作者: 于淑婷 赵亚丽 王群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减排和节能减排等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农业生态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10%-12%,其中30%的CO排放来自于农业投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IPCC提出土壤有机碳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轮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轮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作者: 于淑婷 赵亚丽 王群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450002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减排和节能减排等研究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农业生态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10%-12%,其中30%的C02排放来自于农业投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IPCC提出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是减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北平原不同轮耕模式下粮田土壤生境特征与综合效益评价
河北平原不同轮耕模式下粮田土壤生境特征与综合效益评价
收藏 引用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甄文超 尹宝重 齐永志 吕硕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为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土壤轮耕模式,优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促进河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土壤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于2012014年2个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生长季,设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R-S)、小麦季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