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4 篇 期刊文献
  • 4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 1 册 图书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2 篇 历史学
    • 99 篇 中国史
    • 7 篇 考古学
  • 36 篇 法学
    • 35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23 篇 迁转
  • 20 篇 选任
  • 17 篇 唐代
  • 9 篇 北魏
  • 9 篇 职能
  • 9 篇 宋代
  • 7 篇 出身
  • 6 篇 籍贯
  • 5 篇 清代
  • 5 篇 辽代
  • 5 篇 任期
  • 5 篇 职掌
  • 5 篇 科举
  • 4 篇 金代
  • 4 篇 磨勘
  • 4 篇 入仕
  • 4 篇 文官
  • 3 篇 北宋
  • 3 篇 选拔
  • 3 篇 西汉

机构

  • 15 篇 吉林大学
  • 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5 篇 湘潭大学
  • 5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4 篇 宁夏大学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河北大学
  • 3 篇 宁夏师范学院
  • 3 篇 河南大学
  • 3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3 篇 鲁东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2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2 篇 旅顺博物馆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西北大学

作者

  • 3 篇 蒋波
  • 3 篇 李福长
  • 3 篇 张亦冰
  • 2 篇 王亿超
  • 2 篇 翟丽萍
  • 2 篇 李夕冉
  • 2 篇 jiang bo
  • 2 篇 梁瑞
  • 2 篇 高福顺
  • 2 篇 韩晓洁
  • 2 篇 黄怡君
  • 2 篇 卢修龙
  • 2 篇 zhang yibing
  • 1 篇 chao-yang chen
  • 1 篇 张国庆
  • 1 篇 曹向华
  • 1 篇 黄莉莉
  • 1 篇 蔡春华
  • 1 篇 周云
  • 1 篇 方建春

语言

  • 1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迁转"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唐代中央学官的官职迁转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32卷 105-111页
作者: 董坤玉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北京100009
唐代学官在国子监内部的迁转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迁转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各馆内部由助教而博士的升;另一途径为先馆内,后馆间的顺次升。这两条途径之间也存在交错迁转的任职方式。学官进入国子监前、出国子监后的任职部门也比较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代吏部司官选任与迁转特点考论
收藏 引用
历史档案 2022年 第2期35卷 42-50页
作者: 时亮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065000
吏部司官是明代吏部官员群体的主干和中坚力量,其选任与迁转特点鲜明,富于规律。明代吏部司官选任与迁转的最大特点是多于本部内升用,且吏部司官本部内迁转规范有序,大致依次在吏部稽勋、验封、考功、文选四司内,按司官各级职务主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辽朝官员的考绩与迁转探赜
收藏 引用
中国史研究 2017年 第2期 137-148页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官员的考绩与迁转是辽朝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索并钩沉相关石刻文字及文献史料,发现辽朝官员任职有期,一般为三年。在官员任职期内,朝廷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其品德、业绩和年劳等进行考绩。考绩工作由相关的机构和官员来完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辽代进士释褐后的初授官职与迁转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5年 第7期 113-119页
作者: 李慧娟 高福顺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吉林长春130032 吉林大学历史系 吉林长春130012
辽朝进士及第后,经铨选试合格后方能释褐任官。释褐进士任官程式是初授官秩,为校书郎或著作佐郎,并授予阶官,阶品较低。校书郎或著作佐郎执掌修文或校讎典籍某一时间后方可迁转任官,其迁转路径大体有二:一是朝中为官,初授枢密院令史,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唐代政府贬官的迁转途径
收藏 引用
求实 2011年 第A01期 120-122页
作者: 梁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浙江杭州310028
唐代受到贬降处罚的官员很多,作为特殊的官僚群体,其身份为"犯罪之色",他们的任职期限及迁转途径也与一般官员有很大的差别。丁之方先生在《唐代的贬官制度》中初步论述了贬官征召、量移、军功职三种迁转方式。尹富先生《唐代量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唐代贬官的迁转途径
收藏 引用
学术探索 2011年 第5期 89-93页
作者: 梁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28
唐代官员因犯有过错被降职或远遣后,经过一定期限或遇赦仍有改官职的机会。但由于贬官身份、官资的特殊性,政府对他们的迁转途径进行了限制。唐前期,朝廷主要通过征召与考满改官的方式来恢复贬官的官资;唐中后期,征召、量移改官是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代录事参军的籍贯分布及迁转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5期33卷 74-82页
作者: 杨孟哲 秦中亮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200234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安徽合肥230031
唐代州府层面录事参军的职能、权位及在地方政治生态变等方面的特质,已为学界所揭示。但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不能说明唐代录事参军再无拓展的空间。而将曾任录事参军群体的籍贯分布、姓氏郡望、个人出身、释褐官、终任职位等因素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吏员的录用、迁转与离役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 第3期57卷 315-320页
作者: 王雪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吏员是中国传统社会各级官署中的办事人员 ,也是官僚制组织的重要构成之一 ,吏员的选用、迁转与离职事关官僚组织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预设目标的实现。清代在吏员的任用制度上较前朝更为详备 ,但在录用、迁转和离役的实践中 ,其弊端却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宋代胥吏的选任与迁转
收藏 引用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2期 72-77页
作者: 祖慧 310028 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杭州
宋代在肯吏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对明清吏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勾沉史籍的基础上,对宋代胥吏的入仕途径、控选标准、铨选程序以及补原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唐代翰林学士选任与迁转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8年 第5期 85-90页
作者: 欧阳伟华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
唐中期出现的翰林学士大多是通过荐举的方式进入学士院的,举主大都为宰臣。被选入学士院的翰林学士都要经过召试这一关,从现有文献来推断,白居易和张仲素入院召试的内容有所不同,但至唐末基本确定为制、书、答、诗、赋共五题。翰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