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9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 篇 文学
    • 3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10 篇 法学
    • 5 篇 社会学
    • 5 篇 民族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工学

主题

  • 51 篇 远指代词
  • 14 篇 指示代词
  • 14 篇 近指代词
  • 7 篇 人称代词
  • 4 篇 定语
  • 4 篇 第三人称代词
  • 4 篇 现代汉语
  • 3 篇 结构助词
  • 3 篇 苗瑶平话
  • 3 篇 上古汉语
  • 3 篇 普通话
  • 3 篇 语法意义
  • 3 篇 语序
  • 3 篇 分歧
  • 3 篇 宾语
  • 2 篇 北京话
  • 2 篇 量词
  • 2 篇 辨正
  • 2 篇 现代方言
  • 2 篇 中指代词

机构

  • 3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2 篇 浙江财经学院
  • 1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1 篇 太原师范学院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
  • 1 篇 江苏省滨海县教师...
  • 1 篇 湖北宜昌市红光厂...
  • 1 篇 兰州甘肃教育学院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贵州民族学院
  • 1 篇 黑龙江大学
  • 1 篇 兰州西北民族学院
  • 1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1 篇 云南景洪市四中
  • 1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1 篇 兰州兰州大学

作者

  • 3 篇 曹炜
  • 3 篇 胡萍
  • 3 篇 李璐
  • 2 篇 汪化云
  • 2 篇 曹广衢
  • 1 篇 张世超
  • 1 篇 李大国
  • 1 篇 张政英
  • 1 篇 黎纬杰
  • 1 篇 潘悟云
  • 1 篇 陈建初
  • 1 篇 宗守云
  • 1 篇 徐绘
  • 1 篇 朱高升
  • 1 篇 张成材
  • 1 篇 张薇
  • 1 篇 陈法今
  • 1 篇 曹志耘
  • 1 篇 张学成
  • 1 篇 方兆武

语言

  • 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远指代词"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关于上古汉语远指代词研究中所存分歧之辨正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21年 第8期 179-186页
作者: 曹炜 李璐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上古汉语的远指代词主要有四个:“彼(匪)”“夫”“厥”“其”。“彼”与“匪”在上古早期应是同一个词,上古时期的“彼”和“匪”除了作代词时有同义的现象,在表“非”和“筐”义时也可同用。从上古早期到中后期,“彼”从主要作指示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远指代词的贬义色彩研究——以汉、英、日语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语言学 2021年 第6期9卷 1657-1666页
作者: 李大国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远指代词涵盖第三人称代词及表指的指示代词,通过对比汉、英、日语中远指代词实际用法不难发现:其贬义化色彩均来源于远指代词把物理距离的离映射到心理距离上的疏离,即导致说话人和指称对象情感上的疏和隔阂,从而使远指代词具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上古汉语远指代词研究中所存分歧之辨正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 第2期 64-65页
作者: 曹炜 李璐 苏州大学文学院
关于上古汉语远指代词的讨论及争鸣由来已久,学者们各抒己见,获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依据不同的语料、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形成的不同结论依然存在,其中的一些结论分歧巨大,从各自出具的语言事实依据来看,一时间似乎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源方言远指代词“阿”
收藏 引用
语言历史论丛 2021年 第1期 263-278,8页
作者: 陈明 不详
汉源方言属西南官话西蜀片的雅棉小片,其代词系统中的远指代词"阿"既可指代方位处所,也可指代人或物,还可与其他远指代词连用,究其来源或与凉山彝语远指代词词头"a"有关。汉源方言远指代词"阿"可能是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芮城方言的远指代词“兀”
收藏 引用
好家长 2018年 第30期 253页
作者: 王宁 山西师范大学
"兀"作为远指代词的用法,在山西很多地方都存在。本文将对芮城方言中的"兀"的用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指示代词"兀""兀"在芮城方言中主要是作为指示代词使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湘西南苗瑶平话远指代词的特殊语序
收藏 引用
中国方言学报 2016年 第1期 15-27页
作者: 胡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西南苗瑶平话是一种少数民族汉语,其远指代词的表示法有三种基本类型。本文逐一介绍,认为其中'(近指词/指词)+量词+中心词+指词'这一类型与汉语语序有异,是苗瑶语底层的反映。同时,根据指表示法的地域差异,初步探讨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湘西南苗瑶平话远指代词的特殊语序
湘西南苗瑶平话远指代词的特殊语序
收藏 引用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
作者: 胡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西南苗瑶平话是一种少数民族汉语,其远指代词的表示法有三种基本类型。本文逐一介绍,认为其中"(近指词/指词)+量词+中心词+指词"这一类型与汉语语序有异,是苗瑶语底层的反映。同时,根据指表示法的地域差异,初步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盐话中泛指量词、远指代词和名词化标记之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37卷 120-126页
作者: 张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1121
汉语史资料、当代方言资料及类型学研究都表明汉语方言中存在"量词→指示代词→名词化标记"这样一个语法化链条。海盐方言中"个"的语法化过程较完整地保留了该语法化链条的演化路径,充分证明了该语法化链条是一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往’义动词到远指代词——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来源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15年 第3期 2-8,95页
作者: 张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上古汉语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过去的(时间)>远指代词"这一语法化过程。这一判断得到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上古汉语近指代词研究中所存分歧之新审视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 第6期37卷 222-222页
作者: 曹炜 李璐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上古汉语体词性近指代词研究中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斯”是否为近指代词及其用于主格的问题;“是”究竟是近指代词还是指代同、“是”与“时”的关系以及“是”的句法功能问题;“伊”属于近指代词还是远指代词;“此”和“是”异同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