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48 篇 专利
  • 1,537 篇 期刊文献
  • 286 篇 学位论文
  • 94 篇 会议
  • 9 篇 成果
  • 9 篇 报纸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5,18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54 篇 工学
    • 1,37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179 篇 建筑学
    • 248 篇 土木工程
    • 20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36 篇 水利工程
    • 3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0 篇 城乡规划学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农业工程
    • 6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矿业工程
    • 3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冶金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9 篇 管理学
    • 35 篇 公共管理
    • 2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6 篇 经济学
    • 35 篇 应用经济学
  • 12 篇 理学
    • 3 篇 化学
    • 3 篇 地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生态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8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5 篇 艺术学
    • 5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936 篇 透水混凝土
  • 319 篇 抗压强度
  • 316 篇 透水系数
  • 183 篇 力学性能
  • 180 篇 海绵城市
  • 141 篇 再生骨料
  • 137 篇 透水性能
  • 136 篇 孔隙率
  • 124 篇 强度
  • 93 篇 配合比
  • 89 篇 配合比设计
  • 72 篇 透水性
  • 71 篇 正交试验
  • 56 篇 应用
  • 49 篇 性能
  • 48 篇 水灰比
  • 45 篇 骨料粒径
  • 44 篇 施工技术
  • 44 篇 施工工艺
  • 38 篇 粉煤灰

机构

  • 61 篇 山东大学
  • 51 篇 西南科技大学
  • 46 篇 沈阳建筑大学
  • 40 篇 同济大学
  • 38 篇 山东科技大学
  • 35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34 篇 扬州大学
  • 31 篇 河海大学
  • 30 篇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
  • 30 篇 江西理工大学
  • 29 篇 东南大学
  • 28 篇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
  • 26 篇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
  • 25 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25 篇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
  • 24 篇 重庆交通大学
  • 2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4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23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22 篇 长安大学

作者

  • 32 篇 张延年
  • 27 篇 姜骞
  • 27 篇 谢波
  • 26 篇 崔新壮
  • 25 篇 张玉斌
  • 23 篇 张炯
  • 22 篇 王军
  • 22 篇 鲍世辉
  • 22 篇 陈晨
  • 22 篇 牛京涛
  • 22 篇 方肖立
  • 21 篇 王春红
  • 21 篇 任园
  • 19 篇 谢德擎
  • 19 篇 王祥彪
  • 19 篇 张磊
  • 18 篇 陈代果
  • 17 篇 崔巩
  • 17 篇 李强
  • 17 篇 陈杰

语言

  • 5,18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透水混凝土"
51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CO_(2)流通法养护透水混凝土的性能与作用机理
收藏 引用
建筑材料学报 2025年 第2期28卷 127-134页
作者: 周文嘉 朱亮亮 刘立熙 陈曦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55 岭南大学跨学科学院 中国香港999077
为了更好地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多孔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通法养护装置,旨在探索更适合透水混凝土的CO_(2)养护方法 .通过试验探讨了养护时间这一关键参数,并且在固碳率、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养护方法(包括加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透水混凝土空隙结构三维重构及渗流仿真
收藏 引用
公路交通科技 2025年 第5期42卷 98-107页
作者: 单景松 徐林功 代光伟 郭世腾 彭伟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山东青岛266590
【目标】探究水灰比、空隙率及骨料级配对透水混凝土空隙结构特征及其渗流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以水灰比、空隙率和骨料级配为变化因素,室内成型透水混凝土试块。然后,借助CT图像处理方法和三维重构技术,提取透水混凝土硬化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强抗冻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评估
收藏 引用
材料导报 2023年 第21期37卷 132-138页
作者: 何松松 焦楚杰 欧旭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510006
透水混凝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材料。目前普通透水混凝土强度低,抗冻性能差,使其难以在机动车道和有抗冻需求的道路工程中应用。本工作基于颗粒堆积模型研制了抗压强度超过160 MPa的超高强胶凝基质,其具有较强的成膜能力,且稳定膜厚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暴雨作用下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抗堵塞性能
收藏 引用
建筑材料学报 2023年 第10期26卷 1088-1095页
作者: 朱平华 史志浩 严先萃 杨磊 宗美荣 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通过暴雨堵塞试验,研究了新型再生透水混凝土(NRPC)的抗堵塞性能,分析了NRPC孔径(d)和堵塞物粒径(r)对NRPC堵塞结构、透水系数、堵塞深度和堵塞物通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RPC形成的堵塞结构由孔径和堵塞物粒径的比值(d/r)共同决定,暴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质聚合物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浆体迁移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材料学报 2023年 第3期26卷 236-243页
作者: 徐方 熊秋阳 孔繁盛 李云凡 林俊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通过离散元模拟,利用正弦波模拟振动成型方式,采用分层浆体占比对地质聚合物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GRAPC)的浆体内部组成结构进行有效表征,实时分析了GRAPC试件内部浆体的迁移运动规律与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并采用相关室内试验对模拟分析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砖混再生材料制备净水型透水混凝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材料学报 2025年
作者: 赵铭洋 陈潇 杨寅 张凯 周明凯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资源化利用砖混建筑垃圾,以砖混再生微粉和再生骨料制备净水型透水混凝土. 研究了再生微粉和壳聚糖掺量对浆体力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体积结构参数对透水混凝土力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Pb2+的吸附能力. 结果表明,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透水混凝土对地表径流水中Pb^(2+)的吸附性模拟试验
收藏 引用
中国测试 2023年 第8期49卷 67-74页
作者: 王志豪 巴明芳 郑宇航 齐新宇 黄国阳 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为提高透水混凝土对雨水中Pb^(2+)的吸附能力,该文采用优化浆骨比(VRPA)参数的方法设计制备可以兼顾透水性和强度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并以Pb^(2+)的去除率为指标,研究分析不同VRPA、早期碳化养护条件对透水混凝土Pb^(2+)吸附能力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
收藏 引用
混凝土 2023年 第3期 54-58页
作者: 程军旺 黄涛 杨建永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通过研究骨料表面浆体层厚度分别在0.25、0.30、0.35、0.40、0.45、0.50 mm的情况下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等性能,建立了浆体层厚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程,实现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结果表明: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粉煤灰掺量对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盐冻及透水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混凝土 2024年 第10期 95-99,110页
作者: 夏群 赵岑 朱平华 严先萃 王少伟 朱旭东 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264 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江苏常州213264
采用相对动弹模量、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微观试验,分析了在复杂冻融环境下(5%NaCl、5%Na_(2)SO_(4)和5%NaCl+5%Na_(2)SO_(4))不同粉煤灰掺量(0、10%、20%和30%)对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盐冻及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加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BiOBr/g-C3N5负载透水混凝土光催化去除地表径流中POPs性能
收藏 引用
工业水处理 2025年
作者: 冯文绘 邹亚峰 韩晓勇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
为了解决因为降雨导致的地表径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渗入地下造成的污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溴氧化铋/富氮氮化碳(BiOBr/g-C3N5)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TEM、UV-vis DRS、PL、EIS和TPC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