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高分辨率图象、视频处理及无线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高速、高精度、低功耗、可在片上系统集成嵌入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s,ADC)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u...
详细信息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高分辨率图象、视频处理及无线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高速、高精度、低功耗、可在片上系统集成嵌入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s,ADC)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uccessive ApproximationRegister, SAR ADC)具有速度、精度、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综合优势,因此相对于其他类型结构的ADC,SAR结构ADC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n 本项目结合无线传感网高速核心芯片整体设计的要求,研究设计了一个高速低功耗SAR结构ADC。该芯片的设计主要从速度、精度、低功耗等方面的进行综合考虑,在结构上,采用二进制电荷重分配电容阵列、自关断比较器(self-timing comparator)及其比较器失调校准电路、全定制数字逻辑控制电路等基本电路模块。文中详细阐述了相关电路设计思想并详细分析了其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并对一些非理想性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数学建模,依据模型提供的基本参数改进传统电路模块的设计,从而达到减小比较器的失调、电容阵列的大小和整体电路的功耗、提高数字逻辑单元电路速度等相关性能指标的要求。\n 本项目基于SMIC0.18μm1P6M工艺,其前仿真和后仿真在电源电压1.8V下,实现了SARADC在50MSPS采样率的速度条件下,能达到10bit的转换精度、功耗小于3mW等关键性指标。其整体电路版图核心面积为300μm×410μm,在完成版图设计后,进行了细致的后仿真,并成功进行了流片。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电路功耗满足项目要求,但由于测试环境的限制,其动态性能并未达到要求,论文最后分析并改进了测试方案。
随着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向低功耗高分辨率的趋势发展,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凭借着面积小、功耗低的优点越来越备受关注。由于SAR ADC由于分辨率有限,并不合适高分辨率、低功耗的应用。而Sigma-Delta ADC因具有噪声整形的特性,可以实现较高的有效精度。但Sigma-Delta ADC中至少使用两个跨导放大器,功耗较高。因此,将Sigma-Delta ADC中噪声整形技术应用于SAR ADC中,形成噪声整形SAR ADC(Noise Shaping SAR ADC,NS SAR ADC),能够在实现低功耗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SAR ADC的有效精度,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以3bit SAR ADC为例介绍了SAR ADC的工作过程,对其性能指标进行阐述,研究了SAR ADC本身的精度限制因素,包括电容阵列的线性特性和增益特性、比较器精度、采样开关线性度等,然后就其本身的噪声来源进行分析,探索了实现低噪声的技术;然后针对噪声整形技术,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分析了NS SAR ADC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当前NS SAR ADC中噪声整形的两中基础架构,即反馈式噪声整形和前馈式噪声整形,并对两种架构进行优缺点比较。本文的噪声整形架构实现了反馈结构与前馈结构的结合,首先在10bit NS SAR ADC中验证该架构的可行性以及对性能的优化程度,然后对16bit SAR ADC电路进行设计,最后将该噪声整形架构应用于16bit NS SAR ADC中,设计了一种反馈与前馈相结合的噪声整形方案。其中,反馈路径采用低增益动态放大器构成的二阶无损积分架构,低增益动态放大器不存在ΔVcm和gm/Id的限制,并且可以实现无损积分;前馈路径采用电压倍增的一阶无源整形架构,降低了SAR ADC电路的附加功耗。
本文采用TSMC 65nm CMOS工艺,基于Cadence平台进行电路设计。10bit NS SAR ADC电路在电源电压为1.2V、输入信号幅度为1V、采样频率为25MHz、过采样率OSR为8时,SNDR为77.91dB,相较于10bit SAR ADC的SNDR提升了15.88dB。16bit NS SAR ADC在电源电压为1.2V、输入信号幅度为1V、采样频率为12.5MHz、过采样率OSR为8时,信号带宽BW为781.25k Hz,SNDR为90.93dB,功耗为856u W,相较于16bit SAR ADC的SNDR提升了9.67dB。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得微型化、智能化的生物医疗系统得以发展和实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是生物医疗系统中...
详细信息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得微型化、智能化的生物医疗系统得以发展和实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是生物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模块,负责将模拟生物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其中逐次逼近型ADC因其结构简单、功耗低、面积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
论文针对生物医疗系统应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12比特200KHz的低功耗SAR ADC.整个电路由采样保持电路、电荷再分配型DAC、时域比较器以及逐次逼近逻辑寄存器构成。其特点包括:采用一种改进的阶梯型时域比较器,结合提出的可重构双控制模式以实现比较器的低功耗、低噪声;采用基于整数分级电容阵列来降低功耗、提高精度;采用混合型开关策略,结合基于共模电压的开关策略和单调的开关策略达到降低功耗、节约面积的目的;同时,采用了多逻辑控制的时钟分配电路以降低功耗。
整个设计基于UMC0.18μm工艺实现,采用0.9V供电电压。仿真结果表明,其中模拟数字转换器模块的SNDR约为70dB,有效位数为11.2比特,系统功耗为2.2μW, Fom为4.7fJ/c-s,ADC芯片核心面积为600μm×400μm,已交付流片。结果表明该模拟数字转换器符合生物医疗系统领域的低功耗、微型化以及高精度要求。
传统医疗设备的体积大、功耗大、成本高,不便于实现长期、实时的病情监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应运而生,但较差的续航能力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作为可穿戴医疗设备中主要的能量消耗电路之...
详细信息
传统医疗设备的体积大、功耗大、成本高,不便于实现长期、实时的病情监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应运而生,但较差的续航能力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作为可穿戴医疗设备中主要的能量消耗电路之一,降低其功耗将显著提升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因此ADC的低功耗设计意义重大。论文选取了能量利用率较高的逐次逼近(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SAR)型ADC进行低功耗设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根据调研和应用需求确定了设计指标。对电路进行了0.5 V的低电源电压设计,使电路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处于亚阈值区,由此产生的极低的电流对整体功耗的降低起了关键作用。根据常见的人体生理电信号的低频特点,特别地设置了2 k S/s的采样率,在保证采样到信号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通过降低采样率来达到低功耗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低功耗SAR ADC设计制定了10位的精度。完成了各模块的设计,尤其对主要耗电模块进行了低功耗设计。推导了几种典型的电容阵列式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的能耗公式,分析出低功耗DAC的结构特点以及开关策略,选用了只需两种电位即可实现较低功耗的5-5分段且逐位分裂的DAC电容阵列结构,相比于传统结构节省了约98.6%的能耗。比较器和SAR逻辑电路的选择侧重于无静态电流的动态比较器以及动态SAR逻辑电路。此外,设计了可实现高线性采样的自举采样开关。针对传统自震荡时序中存在的由于时序处理不当而产生的比较器误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控制状态检测功能的高能效控制电路。通过将控制状态检测信号作用于SAR逻辑电路中,将其作为比较器时序产生的条件之一,来产生正确的比较器时序。经过仿真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该控制电路模块可以控制4个电容的下极板电位,提高控制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功耗。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进行了版图设计,版图核心面积为840μm×140μm。对含有寄生参数的版图进行了后仿真。结果表明,在0.5 V电源电压、2 k S/s采样率下,电路可达到的有效位数为9.68位,功耗为15.45 n W,品质因数为9.42 f J/conv-step。设计达到了国内外同期相关报道的水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