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aeP)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肾脏内科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PaeP组和非PaeP组,分析Pae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患者124例,发生腹膜炎164例次,PaeP组16例,非PaeP组148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1例,16例次,占PDAP患者的8.9%,其中4例患者伴腹膜透析置管隧道口感染,重现5例次,1例治愈,1例死亡,9例拔管。拔管患者中,1例停止透析,3例血液透析过渡后再次置管,5例永久转为血液透析(HD),技术失败率为54.5%。与非PaeP组比较,PaeP组患者透析时间较短(13.83±4.92 VS 38.53±35.77个月);感染期间C反应蛋白较高(96.61±66.17 VS 45.87±44.65 mg/L),清蛋白水平较低(25.62±4.42 VS 29.46±8.25 g/L);起始感染时腹膜透析液多核细胞比例较高;治疗第5天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转阴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eP组患者治愈率低于非PaeP组,技术失败率高于非Pa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eP患者临床表现较重,临床治疗效果差,重现率及拔管率高。对于反复重现的患者,拔管后重置并更换隧道,是降低技术失败的有效手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目前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PA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株和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详细信息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目前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PA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株和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XDR)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PA耐药机制复杂,膜相关蛋白、灭活酶及其调控蛋白、靶蛋白和双组份调节系统等基因的突变,以及位于可移动遗传元件上编码灭活和修饰抗生素的酶基因,靶标保护和修饰相关蛋白基因的水平转移等均可导致PA耐药性的产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两个方面综述PA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为PA感染的临床防治选药及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