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61 篇 期刊文献
  • 152 篇 学位论文
  • 25 册 图书
  • 15 篇 会议
  • 2 篇 科技报告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1,65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96 篇 历史学
    • 630 篇 中国史
    • 340 篇 考古学
    • 30 篇 世界史
  • 181 篇 艺术学
    • 145 篇 美术学
    • 2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74 篇 法学
    • 71 篇 社会学
    • 52 篇 政治学
    • 51 篇 民族学
    • 15 篇 法学
    • 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4 篇 文学
    • 13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1 篇 新闻传播学
  • 113 篇 哲学
    • 113 篇 哲学
  • 87 篇 理学
    • 6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7 篇 地理学
  • 86 篇 教育学
    • 74 篇 教育学
    • 12 篇 体育学
  • 79 篇 管理学
    • 27 篇 工商管理
    • 22 篇 公共管理
    • 1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6 篇 工学
    • 18 篇 建筑学
    • 12 篇 城乡规划学
    • 1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0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经济学
    • 34 篇 应用经济学
  • 39 篇 医学
    • 32 篇 中医学
    • 12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农学
  • 6 篇 军事学

主题

  • 1,656 篇 隋唐
  • 67 篇 魏晋南北朝
  • 53 篇 佛教
  • 41 篇 北朝
  • 37 篇 秦汉
  • 37 篇 南北朝
  • 36 篇 中国
  • 36 篇 墓志
  • 32 篇 魏晋
  • 29 篇 唐代
  • 28 篇 丝绸之路
  • 27 篇 明清
  • 27 篇 大运河
  • 26 篇 北魏
  • 24 篇 长安城
  • 24 篇 出土
  • 23 篇 遗址
  • 23 篇 洛阳
  • 22 篇 墓葬
  • 20 篇 两汉

机构

  • 53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6 篇 西北大学
  • 17 篇 北京大学
  • 1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4 篇 南京大学
  • 13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3 篇 四川大学
  • 13 篇 郑州大学
  • 13 篇 南开大学
  • 12 篇 山西大学
  • 11 篇 辽宁大学
  • 10 篇 西南大学
  • 10 篇 兰州大学
  • 10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9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9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9 篇 安徽大学
  • 9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河南大学

作者

  • 7 篇 成军
  • 5 篇 张晓东
  • 5 篇 魏明孔
  • 4 篇 丁海斌
  • 4 篇 孙英刚
  • 4 篇 四水潜夫
  • 4 篇 石自社
  • 3 篇 胡如雷
  • 3 篇 li jiuchang
  • 3 篇 舒乙
  • 3 篇 王超
  • 3 篇 许香凝
  • 3 篇 李久昌
  • 3 篇 周怀宇
  • 3 篇 雷闻
  • 3 篇 薛瑞泽
  • 3 篇 辛德勇
  • 3 篇 张亚明
  • 3 篇 cheng jun
  • 3 篇 罗春兰

语言

  • 1,654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隋唐"
16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隋唐塔碑铭序文写作的尊体与破体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25年 第2期 271-275页
作者: 李谷乔 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吉林长春130117
晋末南北朝时期出现僧人塔碑铭。早期的塔碑铭没有形成明确的结体特色。隋朝柳辩创作《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碑文》,在谋篇、行文和风格等方面呈现的写作特色被后世作家效法,成为塔碑铭序文的尊体范式。但是,后世作家并不拘泥于这种写作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研究——以宫廷音乐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 2025年 第2期 160-163页
作者: 王茜园 天津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天津300000
隋唐时期三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均达到了相对鼎盛状态,并建立起了多民族、多地区、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圈。文章主要简单论述了日本和朝鲜两个地区在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情况,对这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粟末靺鞨的发展及与隋唐王朝的关系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 第3期44卷 1-7页
作者: 李德山 李琳莉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130024
粟末靺鞨是靺鞨族七部之一。同靺鞨族其他部落一样,其先世或可以追溯至商周时的肃慎、战国至秦汉时的挹娄、魏晋南北朝时的勿吉。隋朝时,粟末靺鞨部同黑水靺鞨部一样,力量逐渐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粟末靺鞨部与中央王朝的辖地最近,先进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运河起洛阳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5年 第7期 62-65页
作者: 张劭辉 省级新闻媒体
我最初对运河的认识,来自14岁那年。当时喜爱文学的我,读到了臧克家的著名诗作《运河》,那些震撼心灵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我立脚在这古城的一列残堞上,打量着绀黄的你这一段腰身,夕阳这时候来得正好,用一万只柔手揽住了波心。……运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时期苏州移治新郭考述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 第1期42卷 33-41页
作者: 黄鸿山 葛慧烨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江苏苏州215006
隋唐时期,苏州的治所曾有所变更,隋开皇十一年(591)大将杨素平定江南叛乱时,将苏州的治所由古城迁往横山以东的新郭。随着战乱的结束,唐武德七年(624)时苏州治所又重新迁回古城。隋代苏州移治新郭,是因为新郭在地形、交通等方面更加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出土隋唐陶质官署印考辨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 2025年 第2期 114-126页
作者: 刘泽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隋唐陶质官署印是隋唐政治、地理、军事、文化等多重因素融贯的显现。基于对新出土“和州之印”“内丘县印”“蒲津关之印”等五方隋唐陶质官署印的地理信息、官职制度的考证,对隋唐官署印形制、材质、特殊出土情况的梳理,探明了隋唐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收藏与投资 2025年 第2期16卷 95-97页
作者: 郭品含 胡秀峰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常州213000
本文对隋唐时期青绿与水墨山水画的区别进行分析,从山水画发展历程时间顺序出发,首先阐述隋唐青绿山水的发展脉络,其次阐述与青绿山水形成对比的水墨山水的发展脉络,再次深入研究青绿与水墨山水在技法、风格等方面的差别对比,最后说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收藏 引用
草业学报 2018年 第9期27卷 183-193页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研究所 四川西昌615042 呼伦贝尔国家野外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报 2009年 第1期64卷 43-52页
作者: 胡金明 邓伟 唐继华 柳江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昆明65009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610041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生成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北宋(公元960-1127年)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隋唐宋元──中国辞书编纂初步发展期
收藏 引用
辞书研究 1994年 第1期 131-139页
作者: 林玉山
隋唐宋元──中国辞书编纂初步发展期林玉山一隋唐宋元是中国辞书编纂的初步发展期。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辞书编纂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各种类型的辞书相继产生,有的还比较成熟。到了隋唐宋元,各种类型的辞书初步发展起来了,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