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1 篇 期刊文献
  • 13 篇 学位论文
  • 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3 篇 文学
    • 7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80 篇 隐逸词
  • 15 篇 朱敦儒
  • 6 篇 宋代
  • 5 篇 张炎
  • 5 篇 陆游
  • 5 篇 叶梦得
  • 5 篇 词人
  • 5 篇 隐逸思想
  • 4 篇 向子諲
  • 4 篇 隐逸文化
  • 4 篇 朱敦儒词
  • 4 篇 李珣
  • 4 篇 《樵歌》
  • 3 篇 南宋
  • 3 篇 特点
  • 3 篇 词风
  • 3 篇 意象
  • 3 篇 心路历程
  • 3 篇 辛弃疾
  • 2 篇 刘学箕

机构

  • 5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5 篇 苏州大学
  • 5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4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3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3 篇 湘潭大学
  • 2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河北大学
  • 2 篇 齐鲁师范学院
  • 2 篇 北方民族大学
  • 2 篇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师大文学院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绍兴文理学院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三门中学

作者

  • 6 篇 徐拥军
  • 5 篇 丁楹
  • 4 篇 丁称生
  • 4 篇 李术文
  • 3 篇 刘庆云
  • 2 篇 王伟伟
  • 2 篇 刘晓萌
  • 2 篇 li shu-wen
  • 2 篇 张而今
  • 2 篇 卜爱菊
  • 2 篇 xu yong-jun
  • 1 篇 李晓湘
  • 1 篇 姚曼波
  • 1 篇 程京凯
  • 1 篇 霍建波
  • 1 篇 万志强
  • 1 篇 胡蝶
  • 1 篇 黎修良
  • 1 篇 畅里鑫
  • 1 篇 马宇佳

语言

  • 8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隐逸词"
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隐逸词在南宋遗民中的新变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33卷 80-85页
作者: 丁楹 丁称生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广西桂林541004 江西于都三门中学 江西于都342302
元初南宋遗民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人的心奥,南宋遗民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来源: 评论
略论朱敦儒的隐逸词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6期14卷 68-73页
作者: 田耕宇
南宋人汪莘《方壶自序》说:“唐宋以来,人多矣……,余于所喜爱者三人焉。盖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于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朱敦儒的晚期隐逸词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4期7卷 78-82,24页
作者: 张叔宁
朱敦儒是以隐逸词人“世外希真”扬名于世的①。一部《樵歌》正为其隐逸风致写照。朱敦儒先后曾有过两次隐居生活,南渡前隐于洛川,致仕后隐于嘉禾。与此相适应,他的隐逸词也可以分作早期隐逸词和晚期隐逸词。不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辛弃疾的隐逸及其隐逸词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 1992年 第6期 91-95页
作者: 罗时进 苏州大学中文系
在宋代人中,辛弃疾有六百多首流传至今,独占鳌头,这已经是够幸运的了。更幸运的是,历代人似乎都很偏爱他的,称誉颇多。辛既然有那么多作品流传并能那样引起历代人的偏爱,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辛蕴涵的深厚、博大。凡深厚博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明代隐逸词研究—文学分析兼及社会思想背景
明代隐逸词研究—文学分析兼及社会思想背景
收藏 引用
作者: 杨阳 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明代一直被认为是学衰微的时代,明也一直为后代家所诟病与轻视。赵尊岳却对其提出了质疑,“今人之治学者,多为笼统概括之以评历代,必曰兆始于陈隋,孳乳于唐代,兴于五代,而盛于南北宋,元承后宋,衰歇于朱明,而复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苏轼与辛弃疾隐逸词之比较
苏轼与辛弃疾隐逸词之比较
收藏 引用
作者: 谭小明 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苏轼与辛弃疾的,分别代表了北宋与南宋创作之最高成就。在二人之的比较研究中,那些与“隐逸”相关的作品历来倍受关注。本文以“隐逸词”为切入点,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与辛弃疾之再度进行比较研究,力图更为准确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宋南渡隐逸词研究
宋南渡隐逸词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家茂 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宋南渡时期是两宋历史上重要的枢纽。当时动荡的现实环境对文人的人生、思想、心态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倾注在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渡文学。同时,随着南渡坛上“东坡风”的复盛,体不再是一种表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乱离时代的“尘外之想” ——朱敦儒隐逸思想和隐逸词研究
乱离时代的“尘外之想” ——朱敦儒隐逸思想和隐逸词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季夫萍 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隐逸是一种深含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源远流长。作为南渡人群中比较重要的一位人,朱敦儒创作了大量逍遥自适而又深藏郁愤的隐逸词,集更是命名为《樵歌》。本文试以《樵歌》为观照的立足点,分阶段简要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宋隐逸词简论
南宋隐逸词简论
收藏 引用
作者: 万志强 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隐逸词一直是唐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中唐时期张志和的《渔歌子》即是一首隐逸词,以此为源头隐逸词不断发展,到南宋遂达到了高峰。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了南宋隐逸词的文学渊源、产生原因及其思想内涵。下篇描述南宋隐逸词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宋隐逸词研究
北宋隐逸词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宋亮献 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隐逸词是唐代文体出现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学类型,最早的文人隐逸词可追溯到中唐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与民间《敦煌曲子》中的五首隐逸词共同确立了隐逸词的源头。北宋是隐逸词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文章首先将界定隐逸词的概念与范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