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5 篇 期刊文献
  • 53 篇 会议
  • 32 篇 报纸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5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47 篇 文学
    • 1,09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4 篇 新闻传播学
    • 2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75 篇 教育学
    • 172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41 篇 法学
    • 18 篇 社会学
    • 1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篇 政治学
    • 8 篇 民族学
  • 23 篇 艺术学
    • 8 篇 美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1 篇 管理学
    • 12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5 篇 历史学
    • 13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13 篇 经济学
    • 1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8 篇 工学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理学
    • 2 篇 地理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1,502 篇 青年诗人
  • 144 篇 《诗刊》
  • 113 篇 诗歌
  • 99 篇 诗歌创作
  • 78 篇 青春诗会
  • 55 篇 诗歌作品
  • 54 篇 诗探索
  • 48 篇 诗歌写作
  • 44 篇 中国新诗
  • 42 篇 诗坛
  • 41 篇 诗集
  • 38 篇 女诗人
  • 34 篇 中国诗歌
  • 33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3 篇 中国
  • 33 篇 诗歌奖
  • 32 篇 里尔克
  • 27 篇 青春
  • 26 篇 新诗
  • 25 篇 文学创作

机构

  • 2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国作家协会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甘肃省作家协会
  • 3 篇 三峡大学
  • 3 篇 中国诗歌学会
  • 3 篇 南昌大学
  • 3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扬子江》诗刊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江苏省作家协会青...
  • 2 篇 诗歌月刊杂志社
  • 2 篇 西南大学
  • 2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2 篇 宁夏大学

作者

  • 17 篇 霍俊明
  • 8 篇 蓝野
  • 7 篇 龙扬志
  • 7 篇 叶延滨
  • 7 篇 吴思敬
  • 6 篇 里尔克
  • 6 篇 朱先树
  • 6 篇 路也
  • 5 篇 王夫刚
  • 5 篇 江非
  • 5 篇 姜红伟
  • 5 篇 陈旭光
  • 5 篇 刘福春
  • 5 篇 陈亮
  • 5 篇 林染
  • 4 篇 邰筐
  • 4 篇 石天河
  • 4 篇 尤克利
  • 4 篇 北野
  • 4 篇 任洪渊

语言

  • 1,501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青年诗人"
150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青年诗人、创造社小伙计以及“素人”作者——现代文坛失踪者饶超华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 2019年 第3期 62-70页
作者: 黄艳芬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2 合肥学院中文系 230601
作为现代文坛的失踪者,饶超华曾短暂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文坛,其作品零散刊发于五四后的刊物《莽原》《未名》《洪水》《新消息》和《现代小说》等。饶超华与鲁迅有过书信往来和会面,鲁迅在非公开场合对其诗歌做过评价。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马克思
收藏 引用
党的文献 2008年 第4期 92-94页
作者: 亦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研究员北京100017
1835年10月,17岁的马克思离开故乡特利尔小镇,到波恩大学攻读法律。虽然学的是刻板的法律条文,他却以诗人的眼光来打量世界,以至于一向欣赏儿子天赋的老马克思不得不写信劝告:“你不应当要[求]法律课程温情而富有诗意。”父亲的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的“异面”——孙立本诗歌创作简论
收藏 引用
扬子江(评论) 2019年 第6期 77-80页
作者: 顾星环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早已有学者对中国当下文坛的“媚少”倾向加以挞伐。诚然,以文学期刊为代表的各路话语权力着意提携文学后辈,于写作者个体和文学宏观发展都有显而易见的正面效用;但在海浪般迅速推进的“代际”层递中,深沉的学理性思考也易被对年龄的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诗的“倦怠”及其他——有关青年诗人写作及感知状况的讨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1年 第5期 109-124页
作者: 姜涛 李国华 砂丁 李琬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世纪文景出版社
姜涛:今天讨论的缘起,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夏天里,读到了国华评论砂丁的文章《"倦怠的稠密"》(发表于《文艺争鸣》2020年3期),其中对当代诗的观感、对"当代主体"困惑以及自我突破的体知,让我颇有一些共鸣。"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谈:含苞欲放姐妹花——七位青年诗人简评姜馨贺和姜二嫚的诗歌
收藏 引用
诗刊 2015年 第12期 9-12页
我觉得童年根本不应该和诗歌挂钩,人之初,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文字,或多或少具备了社会属性。诗歌是说出真相的口舌,而这个世界的真相从来就没有那么完美。比如姜馨贺的《雪地上的羊》,她每天去喂的都是一些待宰之羊,羊是白的,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的大师气象
收藏 引用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3年 第7期 189-190页
作者: 程一身 不详
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少将青年与大师相提并论,似乎“青年”与“大师”这两个词是无法兼容的:在时间轴上无重合之处。对一个青年诗人通常的赞词是天才。似乎天才是杰出青年的顶配,是对年龄不大却才华横溢的诗人的最高赞誉,而且才华越高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重评“朦胧诗论争”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年 第3期 178-202页
作者: 李润霞 南开大学文学院 300071
“朦胧诗论争”除了诗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外,也体现了朦胧诗人与老一代归来诗人之间新代表的青年文化与中老年文化之间的对峙与沟通。本文从“代沟”入手,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通过大量诗歌创作和人事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动车组
收藏 引用
诗刊 2010年 第8期 19-22页
漆宇勤,1981年11月生,也用笔名屈楚,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迄今在《诗刊》《星星》《诗潮》《绿风》《诗歌月刊》《飞天》《青年文学》等全国二百余家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业余主编民刊《赣西文学》。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心目中的好诗有哪些特征?——对37份“同题作文”的扫描
收藏 引用
诗刊 2008年 第14期 64-67,72页
作者: 王士强
诗是什么?好诗具有哪些特征?这样的问题显然是见仁见智、言人人殊的。但这并不等于这些问题就是虚假、次要的,而恰恰相反:这类似于诗歌的"元命题",是每个诗人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回答的。近来。
来源: 评论
青年诗人关注《诗刊》下半月刊
收藏 引用
诗刊 2001年 第S1期 74-75页
作者: 蓝野
诗刊创办下半月刊意义重大,这样的举措如能成功并排除干扰,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件大好的事情。——森子看了你们的栏目设置,我相信诗刊下半月刊能办好!办刊物要活,活才有出路。要放下架子,让诗人回到生活中,诗人的随笔、照片、访谈、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