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03 篇 专利
  • 419 篇 期刊文献
  • 198 篇 学位论文
  • 39 篇 会议
  • 14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6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37 篇 工学
    • 21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95 篇 机械工程
    • 8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4 篇 光学工程
    • 65 篇 软件工程
    • 6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5 篇 电气工程
    • 4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4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3 篇 土木工程
    • 3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7 篇 矿业工程
    • 15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4 篇 建筑学
    • 1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0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9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9 篇 理学
    • 12 篇 物理学
    • 9 篇 系统科学
  • 18 篇 管理学
    • 1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医学
    • 6 篇 临床医学
  • 14 篇 艺术学
    • 1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6 篇 农学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主题

  • 670 篇 非接触式测量
  • 36 篇 接触式测量
  • 21 篇 逆向工程
  • 19 篇 图像处理
  • 15 篇 测量精度
  • 14 篇 激光位移传感器
  • 13 篇 机器视觉
  • 13 篇 误差分析
  • 12 篇 计算机视觉
  • 10 篇 温度测量
  • 9 篇 标定
  • 9 篇 表面粗糙度
  • 9 篇 三维重建
  • 8 篇 超声波
  • 8 篇 数据处理
  • 8 篇 数据采集
  • 8 篇 激光测量
  • 7 篇 自由曲面
  • 7 篇 测量系统
  • 7 篇 结构光

机构

  • 61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51 篇 浙江大学
  • 40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3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1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26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25 篇 重庆大学
  • 25 篇 吉林大学
  • 23 篇 清华大学
  • 22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22 篇 合肥工业大学
  • 20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0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9 篇 天津大学
  • 18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17 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6 篇 天津工业大学
  • 15 篇 东南大学
  • 15 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15 篇 中北大学

作者

  • 27 篇 邢宗义
  • 18 篇 王伟
  • 15 篇 李宏
  • 15 篇 王文
  • 14 篇 王森荣
  • 14 篇 林超
  • 13 篇 刘凤秋
  • 13 篇 孙起伟
  • 13 篇 张鸿旭
  • 13 篇 董建业
  • 13 篇 杨帆
  • 13 篇 陈葛天
  • 13 篇 孙立
  • 12 篇 王磊
  • 11 篇 刘洋
  • 11 篇 李健
  • 10 篇 卢科青
  • 10 篇 李华
  • 10 篇 张永
  • 10 篇 刘勇

语言

  • 2,672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非接触式测量"
267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高强螺栓预紧力检测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4年 第5期41卷 93-101页
作者: 夏凯峰 石和杰 李涛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430013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为了研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高强螺栓预紧力的可行性,以8.8级M16高强螺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螺帽表面应变分布。通过电阻应变片检测试验测量了高强螺栓施加预紧力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几何量检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工业计量 2024年 第1期34卷 41-44页
作者: 李昕愉 史建华 刘盼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因测量速度快、无需接触零件表面等优势,在几何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阐述了几何量检测领域所应用到的五类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对其测量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对比,并展望了非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斯圆的导管扩口锥角非接触式测量
收藏 引用
制造业自动化 2023年 第1期45卷 1-4页
作者: 龙翔宇 张修瑞 傅莉 陈新禹 席剑辉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61000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110136
导管扩口形状成圆锥面,其快速精确的角度测量十分困难,致使扩口角度误差过大成为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导管扩口锥角的非接触式精确测量方法,首先采用激光视觉测量技术完成导管扩口锥面的非接触扫描,获取点云数据;然后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建筑 2023年 第4期63卷 25-29页
作者: 张世红 高春雷 何国华 徐济松 张钰荧 王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北京100081
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测量采用传统钢丝绳弦线法,长周期使用存在钢弦磨损、断裂的风险,且钢弦抖动会影响测量精度及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发了一套基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捣固车作业线路纵向水平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位敏探测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OpenPose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健身操能量消耗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收藏 引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 第8期46卷 23-32,55页
作者: 温煦 杨雨馨 高元龙 李宽 杨建党 杨小倩 刘勇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31001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学院 浙江杭州311231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13
目的基于OpenPose计算机视觉算法(以下简称“OpenPose”)获得的运动学参数,构建并验证一种健身操运动能量消耗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方法通过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验证OpenPose识别关节运动角度的准确性;以COSMED K5便携气体分析仪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型回转类零件圆柱度误差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收藏 引用
河南科技 2024年 第13期51卷 33-39页
作者: 周燕 罗小燕 易国涛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为解决大型回转类零件形位误差测量困难、采样不便等问题,针对大型回转类零件的圆柱度误差设计了一种适宜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方法】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设计定位夹紧装置配合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通过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电电位非接触式测量的偏差和修正
收藏 引用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 第6期38卷 618-626页
作者: 李子博 陈小龙 欧阳吉庭 缪劲松 张宇 王若珏 高志良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100081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北京100094
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测试仪是一种不接触待测体,通过静电感应间接测量导体或绝缘体表面电位的仪器。在现有规范下,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难以给出绝对或正确的测试值。本文基于变电容电场传感器,分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高陡边坡岩体结构解译与块体稳定性分析研究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高陡边坡岩体结构解译与块体稳定性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叶震 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和演变而来的复杂地质体,其主要由岩石块体以及围限它们的结构面所组成。岩体结构面的地质属性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在空间分布与几何特征上的复杂性,并且结构面往往直接决定着岩体的强度、变形以及稳定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矿山边坡非接触式测量标定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现代矿业 2023年 第5期39卷 18-20,40页
作者: 张思佳 赵武鹍 辛海涛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减少非接触式摄影测量方法在矿山边坡应用时产生的误差,提高准确性,以3GSM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为例,针对其标定误差问题,进行了标定设计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3GSM系统中,摄影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WCS)转换关系主要来源于现场拍摄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 2020年 第3期35卷 569-580页
作者: 敖春燕 乔百杰 刘美茹 孙瑜 陈雪峰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安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1 中国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成都610500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建立旋转叶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