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31 篇 期刊文献
  • 108 篇 学位论文
  • 9 篇 科技报告
  • 7 篇 会议
  • 6 册 图书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1,861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1 篇 法学
    • 265 篇 社会学
    • 88 篇 政治学
    • 69 篇 法学
    • 5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53 篇 管理学
    • 247 篇 公共管理
    • 6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1 篇 工商管理
  • 289 篇 哲学
    • 289 篇 哲学
  • 213 篇 艺术学
    • 14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5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8 篇 美术学
  • 209 篇 教育学
    • 141 篇 教育学
    • 64 篇 体育学
  • 166 篇 历史学
    • 97 篇 世界史
    • 67 篇 中国史
  • 143 篇 经济学
    • 89 篇 应用经济学
    • 56 篇 理论经济学
  • 129 篇 文学
    • 49 篇 新闻传播学
    • 4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16 篇 工学
    • 24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7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5 篇 机械工程
    • 1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篇 建筑学
    • 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7 篇 理学
    • 12 篇 天文学
  • 6 篇 农学
  • 5 篇 医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1,862 篇 韦伯
  • 122 篇 马克思
  • 97 篇 新教伦理
  • 82 篇 资本主义
  • 73 篇 资本主义精神
  • 69 篇 理性化
  • 65 篇 音乐剧
  • 61 篇 现代性
  • 54 篇 官僚制
  • 44 篇 价值中立
  • 44 篇 社会学家
  • 43 篇 美国
  • 40 篇 哈贝马斯
  • 39 篇 思想体系
  • 38 篇 理性
  • 38 篇 马克斯
  • 37 篇 社会学
  • 35 篇 德国
  • 31 篇 方法论
  • 31 篇 宗教社会学

机构

  • 51 篇 北京大学
  • 32 篇 复旦大学
  • 31 篇 南京大学
  • 28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3 篇 武汉大学
  • 20 篇 山东大学
  • 20 篇 浙江大学
  • 18 篇 南开大学
  • 17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17 篇 中山大学
  • 16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6 篇 上海大学
  • 15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5 篇 吉林大学
  • 1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3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2 篇 黑龙江大学
  • 11 篇 清华大学
  • 1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5 篇 郑飞
  • 8 篇 王善英
  • 8 篇 苏国勋
  • 6 篇 刘清平
  • 6 篇 张辉
  • 6 篇 陆自荣
  • 6 篇 阎克文
  • 6 篇 唐爱军
  • 5 篇 赖骏楠
  • 5 篇 王小章
  • 5 篇 刘琳
  • 5 篇 冯璐璐
  • 5 篇 冯钢
  • 4 篇 谈际尊
  • 4 篇 liu qingping
  • 4 篇 周长城
  • 4 篇 何蓉
  • 4 篇 李强
  • 4 篇 zheng fei
  • 4 篇 刘宁

语言

  • 1,856 篇 中文
  • 6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韦伯"
186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韦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比较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 第8期 53-61页
作者: 陈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马克思和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二者加以比较有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性的复杂性的认识,澄清西方学者的一些误区。在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分析现代性的不同视角、宗教的作用和评价、资本主义的起源等问题上,韦伯和马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1995年 第1期 51-54页
作者: 官欣荣 四川大学哲学系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官欣荣对科层制的社会学研究,自德国经典社会学奠基人韦伯开始,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课题,帕累托、帕森斯、罗斯、默顿、米尔斯等美国各流派的社会学大师们都涉足于此。限于篇幅,本文拟就韦伯、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合理性理论评议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2年 第5期 100-105页
作者: 傅永军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韦伯将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改造成合理性概念 ,并赋予合理性概念以社会建构之意义 ,他把“现代性”等同于“合理性” ,将“现代化进程”等同于“理性化过程” ,从而把狭义上被看作是人的思考能力的理性拓展到人的行动和历史、社会等现实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理论的局限及其在中国的误用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6年 第4期 141-149页
作者: 田辰山 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韦伯“一般过渡理论”和“三个理想权威模型”的概念范畴,不具备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权威作合理解释的效力。其“理性”是狭义的,其“法制统治理想类型”的模式化缺乏严格定义。中国政治不是西方那个攫取权力的角逐概念,是料理社会、人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对历史科学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国外社会科学 1989年 第9期 21-26页
作者: J.科卡 杨玉生 刘丽华
马克斯·韦伯不是一位专业历史家学。但是他的著作与历史科学的紧密联系却是无可争议的,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最初受过法学教育的韦伯,经过一段对古代和中世纪法律史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从事历史科学本身的研究,并注重于经济史
来源: 评论
韦伯理论中的价值问题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16年 第5期 74-83页
作者: 陈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2年 第5期 111-124,256页
作者: 迟帅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韦伯晚期社会学是韦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韦伯晚期社会学有其个人生活史和学术史的缘起,经由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研究,韦伯将有关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讨论置于更广阔的文明史比较中,并由此追问西方理性主义的特色。韦伯晚期两部未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及其困境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2016年 第1期 151-156页
作者: 张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哈尔滨150001
理想类型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其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也是建构其社会理论的工具。法律社会学作为韦伯整体社会理论的一部分,也是以理想类型的方法为基础而展开研究的。韦伯以合理性为基点,运用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下)
收藏 引用
国外社会科学 1995年 第11期 17-23页
作者: 朱国云 南京大学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下)朱国云二、对官僚组织结构的批判沃论·本尼斯是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家,是组织理论研究的倡导者和发起者。本尼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母校执教多年。他共出版了7部专著,撰写了25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韦伯对儒学的反思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21年 第2期2卷 64-69页
作者: 郑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百年来,韦伯学说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在西方学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韦伯不仅对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动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对儒学展开了系统性反思。通过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比较,韦伯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