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0 篇 会议
  • 179 篇 期刊文献
  • 30 篇 学位论文
  • 13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5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0 篇 教育学
    • 269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225 篇 管理学
    • 2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2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78 篇 历史学
    • 78 篇 考古学
  • 13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天文学
  • 8 篇 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艺术学
    • 4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512 篇 馆校结合
  • 146 篇 科技馆
  • 87 篇 科学教育
  • 28 篇 博物馆
  • 20 篇 科普教育
  • 18 篇 教育活动
  • 15 篇 科普场馆
  • 14 篇 科学素养
  • 14 篇 科学教育活动
  • 12 篇 博物馆教育
  • 12 篇 活动设计
  • 12 篇 科技场馆
  • 11 篇 青少年
  • 11 篇 科技博物馆
  • 10 篇 馆校合作
  • 10 篇 科普资源
  • 10 篇 探究式学习
  • 9 篇 科学课程
  • 8 篇 中小学校
  • 8 篇 小学科学

机构

  • 37 篇 重庆科技馆
  • 16 篇 中国科学技术馆
  • 13 篇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
  • 1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2 篇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
  • 11 篇 中国科普研究所
  • 1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1 篇 上海科技馆
  • 10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9 篇 郑州科学技术馆
  • 9 篇 天津科学技术馆
  • 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7 篇 广西科技馆
  • 7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7 篇 中国铁道博物馆
  • 7 篇 广东科学中心
  • 7 篇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
  • 6 篇 陕西科技馆
  • 6 篇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
  • 5 篇 北京天文馆

作者

  • 8 篇 赵茜
  • 8 篇 鲍贤清
  • 7 篇 周辉军
  • 6 篇 梁志超
  • 5 篇 吴志庆
  • 5 篇 鲁文文
  • 4 篇 竺大镛
  • 4 篇 李燕
  • 4 篇 张云飞
  • 4 篇 傅泽禄
  • 4 篇 洪在银
  • 4 篇 胡玺丹
  • 4 篇 吴晓雷
  • 4 篇 韩俊
  • 4 篇 徐士斌
  • 4 篇 张丹
  • 4 篇 管昕
  • 4 篇 游春艳
  • 4 篇 许玉球
  • 4 篇 侯的平

语言

  • 5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馆校结合"
5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馆校结合与科技展品创新发展
收藏 引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 第S02期44卷 169-171页
作者: 陈涛 王怡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400000 重庆大学 重庆400044
科学中心模式的科技发展迅速,使科技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保持科技的持久生命力,科普展品自主研发是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除个别大型科技具备展品独立研发实力外,大多科技研发力量薄弱、展品更新慢,展品研发的需求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科学大概念设计场课程——落实馆校结合的模式探索
收藏 引用
科普研究 2023年 第4期18卷 87-96,111,112页
作者: 陈奕喆 严晓梅 王凤英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201100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201602
在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背景下,构建基于大概念理论的场课程设计框架能为落实馆校结合的场课程设计提供支持。一是目标维度,科学教育均可统一于理解科学大概念,即能被灵活迁移运用的学科核心知识;二是内容维度,大概念层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教师视角的场资源开发与利用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 第10期 44-49页
作者: 吴心怡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20043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学设计要“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馆校结合”是学和博物之间有效配置双方资源的模式,是教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助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课程设计——以“节气日记”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教育 2025年 第4期 60-62页
作者: 杨婧 田伟 天津科学技术馆
ž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概述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始于2006年,是一项以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学调查、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究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普适性科普活动。通常以一项简单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视角下的博物研学教育策略分析
收藏 引用
藏天下 2024年 第11期10卷 91-94页
作者: 李艳军 姜艳红 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邯郸 056002 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邯郸 056002
博物作为文化教育和历史传承的重要场所,在研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馆校结合模式通过博物与学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视域下的博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以"清代黑舍里氏墓藏文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存阅刊 2025年 第9期 67-70页
作者: 杜伟 段可争 于秀楠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北京 100000
本研究以"清代黑舍里氏墓藏文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探讨了博物如何在馆校结合机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文章首先概述了馆校结合的政策背景和时代要求,强调了博物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随后,基于"三全育人&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的策略初探——以“设计冬暖夏凉的环保小屋”主题活动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北教育 2024年 第13期 5-9页
作者: 于青 徐婷婷 李莹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科技、博物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以广州青少年科技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 第2期 60-62页
作者: 苏华丽 吴珺悦 彭冠英 张政军 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科普场作为科普和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结合广州青少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下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周庄生命奥秘博物与周庄中学“合作”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村教育 2024年 第4期 36-37页
作者: 陈玉坤 高海斌 仰琴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社区教育中心
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二胎”“三胎”政策逐渐开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社会教育需求也在逐年扩大,同时,在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下,社会呈现出了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馆校结合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创意制作恐龙绘本”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 第11期 83-85页
作者: 陈磊 王晨昱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在全社会协同育人、全面推进科学教育的背景下,馆校结合STEM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总结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的内涵和两种类型,从个人、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梳理了馆校结合STEM教育的价值意义,列举了学实施的四种实践路径,并以“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