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CT温度场重建属于非接触测温方法,是一种能够在不干扰被测温度场的前提下检测被测区域温度分布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海洋温度场监测、大气温度场监测、工业炉温度场监测、仓储粮食温度场监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声学CT温度场重建系统中,声波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的测量精度是决定温度场重建精度的一个关键。实际测量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杂散声,形成对有用声波信号的干扰。常用的互相关时延估计法虽然对非相关的噪声干扰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对于相关的噪声干扰的抑制能力却较弱。因此当环境噪声音量较大时,互相关时延估计法的估值误差会较大甚至估计失败。本文针对声学CT温度场测量系统抗环境杂散声能力的提高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针对持续性的环境杂散声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stica算法和互相关法的声波TOF测量方法。针对观测信号数少于源信号数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采用了相空间重构法对观测信号进行了扩维。针对fastica算法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采用了最速下降法获得了一个较优的迭代初值。针对fastica算法的不确定性导致的TOF估计失败的情况,提出了对估计失败数据重新进行估计的策略。利用在模拟粮仓中采集的有用和杂散声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杂散声较强、互相关时延估计法失效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仍可以较好地估计声波TOF。针对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强的、短时突发噪声,本文提出了一种异常数据判别法和两种异常数据处理法:类滑动平均的TOF异常数据处理法和剔除含异常数据声线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异常数据处理后的温度场重建效果更好,更接近于无干扰时的温度场重建效果。本文还对系统剔除声线的容忍度做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剔除异常声线方法的可行性。
随着汽车的定位逐步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进,消费者在考虑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之外,也日益追求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汽车座舱声环境质量的好坏成为区分汽车质量的重要依据。车内声场主动控制是改善汽车座舱声环境、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有效措施,其核心技术之一为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也称为有源噪声控制。随着人们对智能声场调控的需求不断升高,更加智能的ANC方法亟待研究。传统ANC方法将车内所有声音均视为噪声,不加区分的抵消,从而无法保留驾乘者期望听到的声音,如交谈声或音乐等。为实现车内声场的智能化控制,满足驾乘者对汽车座舱中声环境的个性化需求,并降低车内噪声给驾乘者带来的心理烦躁感,本文将音频分离技术与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相结合,音频分离技术用于声音预处理,实现可选择性降低乘客不期望听到的噪声而保留期望听到的音频。此外,为了避免ANC系统的声反馈问题,本文探究指向性扬声器的性能和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提升噪声控制效果。为实现这些需求,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车内音频分离算法建模及仿真。首先,建立双通道的盲源分离模型,完成基于负熵最大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 ICA)算法的推导和优化,改善传统Fast ICA算法分离后的信号幅值不确定性;然后,选择语料库中的信号和实际采集的信号作为输入,采用该算法开展带噪语音的合成与分离仿真;最后,通过对比分离后的音频信号和原音频信号特性,评价分离算法的准确性和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音频信号分离控制方法能够将混合信号中期望的语音信号和不期望的噪声信号分离开,并且没有破坏源信号的特征。
(2)基于音频分离的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首先,采集实验车辆行驶时的车内混合噪声,分析匀速工况下的车内噪声特性;然后,建立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选择滤波-x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Fx LMS)算法的最优参数,为了平衡Fx 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结合归一化和变步长方法,本文提出改进后的变步长归一化滤波最小均方(Variable Step Size-Filtered-x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VSSFxNMLMS)算法;接着,采用此算法开展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仿真,并与Fx LMS算法、归一化Fx LMS(Filtered-x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FxNLMS)算法和另两种改进算法对比控制效果;最后,结合音频信号分离控制和有源噪声控制,开展基于音频分离的车内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仿真,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小的稳态误差和更强的鲁棒性。基于音频分离的车内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能够降低车内噪声,同时不影响期望的音频信号。
(3)车内指向性扬声器设计及性能分析。本文将指向性扬声器应用于车内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作为次级扬声器播放反噪声信号。首先,建立指向性扬声器的理论模型;然后,搭建发声部件换能器的模型,探究不同频率声波的远场声压级变化;最后,探究换能器的指向性影响因素,改变指向性函数的不同参数,观察指向性变化。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讨论分析了指向性扬声器的性质,验证了指向性扬声器应用于车内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
(4)车内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实验验证。首先,开展室内实验,对室内电声传递函数进行测量,并利用单频噪声验证了音频分离系统和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实车实验奠定基础;然后,开展基于音频分离的车内指向性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实车实验,选择普通扬声器和指向性扬声器作为次级扬声器,对比控制效果,验证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指向性扬声器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更深的降噪量,基于音频分离的车内指向性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能够实际应用在车内,在不影响期望音频信号的情况下,降低不期望的噪声信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