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5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学位论文
  • 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7 篇 理学
    • 79 篇 大气科学
    • 7 篇 生态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4 篇 工学
    • 7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篇 农学
    • 6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林学

主题

  • 100 篇 hysplit模型
  • 12 篇 水汽来源
  • 7 篇 pm2.5
  • 5 篇 水汽输送
  • 5 篇 后向轨迹
  • 4 篇 降水稳定同位素
  • 4 篇 潜在源贡献
  • 3 篇 大气降水
  • 3 篇 pm10
  • 3 篇 传输路径
  • 3 篇 大气污染特征
  • 3 篇 气溶胶光学厚度
  • 3 篇 omi
  • 3 篇 暴雨
  • 3 篇 潜在源区
  • 3 篇 聚类分析
  • 3 篇 轨迹模拟
  • 3 篇 沙尘污染
  • 3 篇 pm_(2.5)
  • 3 篇 时空变化

机构

  • 10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3 篇 兰州大学
  • 3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3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2 篇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
  • 2 篇 海南省气象台
  • 2 篇 新疆环境污染监控...
  • 2 篇 河南理工大学
  • 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2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2 篇 滁州学院
  • 2 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 2 篇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 2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
  • 2 篇 新疆大学

作者

  • 3 篇 马俊英
  • 3 篇 祝婕
  • 3 篇 zhang xin
  • 3 篇 蔺尾燕
  • 3 篇 邓文叶
  • 3 篇 刘旻霞
  • 3 篇 都伟新
  • 2 篇 杨丽虎
  • 2 篇 孔蒙
  • 2 篇 郝成元
  • 2 篇 郑文波
  • 2 篇 檀康达
  • 2 篇 牛婷
  • 2 篇 江厚志
  • 2 篇 hao chengyuan
  • 2 篇 陈莉
  • 2 篇 peng kang
  • 2 篇 魏明娜
  • 2 篇 deng wen-ye
  • 2 篇 liu minxia

语言

  • 1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HYSPLIT模型"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华东地区对流层O_(3)和前体物HCHO及NO_(2)的时空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3年 第9期44卷 4809-4818页
作者: 王晓雯 刘旻霞 王扬 宋宜凯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通过OMI遥感卫星数据分析华东地区2005~2021年大气对流层臭氧(O_(3))、二氧化氮(NO_(2))和甲醛(HCHO)柱浓度的时空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①17年间,对流层O_(3)柱浓度平稳增加,2010年上升到最大值,之后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收藏 引用
水科学进展 2017年 第4期28卷 488-495页
作者: 宋献方 唐瑜 张应华 马英 韩冬梅 卜红梅 杨丽虎 刘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100190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CMAQ和hysplit模式的日照市夏季臭氧污染成因和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3年 第6期44卷 3098-3107页
作者: 林鑫 仝纪龙 王伊凡 陈羽翔 刘永乐 张鑫 敖丛杰 刘浩天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730000
日照市作为典型沿海城市,近年来O_(3)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O_(3)污染成因和来源,基于CMAQ模型的IPR过程分析和ISAM源追踪工具分别量化不同物理化学过程,不同源追踪区域对日照市O_(3)的贡献,并对比在O_(3)超标日和非超标日的差异,结合HYS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毛乌素沙地上空沙尘暴的前向轨迹及其影响范围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6期57卷 1161-1171页
作者: 胡雯婕 马莉 吴秀芹 张克斌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
基于气象数据、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上空不同海拔高度(500,1000和1500 m)各季节沙尘暴的前向轨迹,并与遥感影像识别出的沙尘信息进行比较,识别毛乌素沙地沙尘暴的影响范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hysplit和PSCF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功能空间模拟
收藏 引用
农业机械学报 2020年 第10期51卷 232-242页
作者: 苏凯 王计平 王茵然 郭红琼 李松 龙芊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 北京100091 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 台北10617
针对以盐渍化影响和风沙活动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流变机制,有助于明确服务提供区(SPA)与服务受益区(SBA)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跨区生态补偿方案。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道(hysplit)模型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肃省区域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传输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1年 第9期41卷 3990-4000页
作者: 郭春晔 王颖 刘灏 刘扬 王思潼 李博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青海海南813000
基于甘肃省2018~2019年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及排放特征,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研究了颗粒物传输路径.结果表明:颗粒物(PM_(10)和PM_(2.5))空间分布呈现区域特征:PM_(10)浓度高值位于河西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甘肃省卫星遥感的对流层NO2时空变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0年 第3期40卷 956-966页
作者: 马超 巨天珍 温飞 王勤花 李逢帅 张永佳 张国强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院 文献情报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基于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近11a甘肃省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利用hysplit模型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从空间上,NO2柱浓度呈现出由甘肃东北区向西南区递减趋势,最高值主要分布于庆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三角城市群PM_(2.5)时空演化及其来源研究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年 第8期32卷 1677-1685页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盐城师范学院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 江苏盐城224007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北北纬38°带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地理研究 2024年 第5期43卷 1288-1303页
作者: 张一 杨丽虎 王仕琴 檀康达 郑文波 曹建生 沈彦俊 孙宏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05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华北北纬38°带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降水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近年来,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改变了地下水补给方式,明确极端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乐山市2016年冬季颗粒物重污染过程与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 第2期32卷 263-272页
作者: 龙启超 陈军辉 廖婷婷 桂柯 何敏 冯小琼 刘思宇 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北京100081
对乐山市2016年12月—2017年2月的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用聚类方法、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法)、CWT(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别模拟了研究期间PM_(2.5)的主要潜在源区.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乐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