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48 篇 期刊文献
  • 12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7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65 篇 工学
    • 435 篇 光学工程
    • 176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6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1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4 篇 机械工程
    • 23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4 篇 软件工程
    • 1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32 篇 理学
    • 214 篇 物理学
    • 9 篇 系统科学
    • 5 篇 数学
    • 5 篇 化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37 篇 管理学
    • 3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军事学
    • 24 篇 军队指挥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38 篇 光突发交换
  • 34 篇 光通信
  • 26 篇 光纤
  • 26 篇 光纤通信
  • 21 篇 波分复用
  • 21 篇 无源光网络
  • 20 篇 光纤光学
  • 20 篇 光码分多址
  • 18 篇 光分组交换
  • 17 篇 长周期光纤光栅
  • 14 篇 光开关
  • 13 篇 fpga
  • 12 篇 集成光学
  • 12 篇 wdm
  • 11 篇 光纤光栅
  • 11 篇 光缓存
  • 10 篇 obs
  • 10 篇 激光器
  • 10 篇 光模数转换
  • 10 篇 误码率

机构

  • 82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8 篇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
  • 25 篇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
  • 18 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14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9 篇 上海电力学院
  • 7 篇 重庆邮电大学
  • 7 篇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
  • 7 篇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
  • 7 篇 重庆大学
  • 7 篇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
  • 6 篇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
  • 5 篇 西北大学
  • 5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
  • 4 篇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

作者

  • 216 篇 陈建平
  • 114 篇 李新碗
  • 106 篇 范戈
  • 83 篇 吴龟灵
  • 74 篇 胡卫生
  • 54 篇 曾贵华
  • 41 篇 肖石林
  • 40 篇 殷宗敏
  • 36 篇 何祖源
  • 33 篇 邹卫文
  • 30 篇 金耀辉
  • 29 篇 陈险峰
  • 24 篇 黄培中
  • 24 篇 李荣玉
  • 23 篇 何广强
  • 23 篇 叶爱伦
  • 21 篇 姜文宁
  • 20 篇 曾庆济
  • 19 篇 王义平
  • 18 篇 姜淳

语言

  • 873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874 条 记 录,以下是581-590 订阅
排序:
高速OTDM系统的时钟恢复技术
收藏 引用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5年 第3期 16-19,35页
作者: 李利军 陈明 范戈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0
 介绍了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时钟恢复技术的三条实现思路,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系统,指出了它们的适用场合。
来源: 评论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远端设备工作性能分析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远端设备工作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第四届中国国际光通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光通信论坛
作者: 孟翔鹭 李新碗 卢加林 吴龟灵 陈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将USB技术与光纤技术相结合,扩展了USB技术的使用范围,但特定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对其远端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本文针对USB光纤传输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深海图像采集系统,分析了工作环境,特别是电磁干扰(EMI)对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合高阶微型环谐振腔全通滤波器的群延时和色散分析
复合高阶微型环谐振腔全通滤波器的群延时和色散分析
收藏 引用
第四届中国国际光通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光通信论坛
作者: 沈浩 李新碗 王义平 陈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一种通过在两个级联的微型环谐振腔之间引入一个小的辅助微型环谐振腔的新型全通滤波器结构.在提高色散补偿能力的同时,这种结构还能够增加补偿的带宽.由于辅助微型环谐振腔的引入,群延时峰之间的间距从25GHz展宽到100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新型复合微型环全通滤波器
一种新型复合微型环全通滤波器
收藏 引用
上海通信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作者: 沈浩 李新碗 王义平 陈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0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一种通过在两个级联的微型环谐振腔之间引入一个小的辅助微型环谐振腔的新型全通滤波器结构.在提高色散补偿能力的同时这种结构还能够增加补偿的带宽.群延时峰之间的间距由于辅助微型环谐振腔的引入从25GHz展宽到100GHz...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远端设备工作性能分析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远端设备工作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通信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作者: 孟翔鹭 李新碗 卢加林 吴龟灵 陈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0
远程USB光纤传输系统将USB技术与光纤技术相结合,扩展了USB技术的使用范围,但特定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对其远端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影响.本文针对USB光纤传输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深海图像采集系统,分析了工作环境,特别是电磁干扰(EMI)对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掺杂型不饱和聚酯的可调谐F-P腔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 2005年 第1期36卷 118-120,123页
作者: 浦鸿汀 蒋伟春 李新碗 陈建平 秦録平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高分子研究所 上海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及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0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213002
 将分散红 1(DR1)掺杂的不饱和聚酯(UP)树脂充入F- P腔中,在极化的同时进行热交联,制得了具有一定电光效应的非线性光学不饱和聚酯。研究了温度、引发剂和分散红 1 的含量对不饱和聚酯凝胶和固化时间的影响。随着分散红 DR1 含量的增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用于发电机定子端部线棒的光纤在线测振仪
一种用于发电机定子端部线棒的光纤在线测振仪
收藏 引用
2005全国发电设备振动与监控技术交流研讨会
作者: 宁娜 黄云刚 郭晓金 殷宗敏 曹美全 上海光子光电传感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200233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200030 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 上海20024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共振原理的新型光纤在线测振仪,这种传感器具有本质安全、抗强电磁干扰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发电机定子端部线棒微振动的在线监测.经试验验证,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来源: 评论
波长分配策略对波分复用无源光络接入性能的改善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2期38卷 178-180,188页
作者: 邱绍峰 范戈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30
介绍了波长共享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系统模型.提出了基于帧的集中调度/最早可利用波长分配的接入方式,并求解出系统的稳态概率分布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接入方式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接入特性.
来源: 评论
光分组交换络的冲突解决:用光纤延迟线还是波长转换器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4年 第11期26卷 1812-1818页
作者: 张治中 曾庆济 王建新 雒江涛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文研究了光分组络的冲突处理问题,提出了两种异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交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性业务,非简并排列方式的光纤延迟线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手段;而对于突发业务,将波长转换器和延迟线结合使用是兼顾分组丢弃性能,系统体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在WDM光分组交换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英文)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 2004年 第12期33卷 1465-1468页
作者: 张治中 雒江涛 曾庆济 刘华 王建新 赵焕东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