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 篇 会议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医学
    • 7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主题

  • 5 篇 心肌细胞
  • 3 篇 小檗胺
  • 3 篇 再灌注
  • 2 篇 间歇性低氧
  • 2 篇 骨髓间质干细胞
  • 2 篇 心肌保护
  • 2 篇 线粒体钙
  • 2 篇 细胞治疗
  • 2 篇 心肌
  • 2 篇 分化
  • 2 篇 收缩功能
  • 2 篇 胞内钙
  • 2 篇 可塑性
  • 2 篇 钙超载
  • 1 篇 心力衰竭
  • 1 篇 凋亡
  • 1 篇 心脏收缩功能
  • 1 篇 耗氧率
  • 1 篇 缺血/复灌
  • 1 篇 蛋白降解

机构

  • 7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2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1 篇 中国科学院
  • 1 篇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
  • 1 篇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
  • 1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
  • 1 篇 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作者

  • 13 篇 杨黄恬
  • 4 篇 王志华
  • 3 篇 高鸿
  • 3 篇 于卓
  • 3 篇 陈乐
  • 3 篇 高崚
  • 3 篇 张彩梅
  • 2 篇 郑妍俊
  • 2 篇 姜玉坤
  • 2 篇 吴兰
  • 2 篇 周兆年
  • 2 篇 张发宝
  • 2 篇 谭吉良
  • 2 篇 陈意雄
  • 2 篇 刘金龙
  • 1 篇 徐平
  • 1 篇 王嘉
  • 1 篇 李俊
  • 1 篇 谢燕
  • 1 篇 郁丽丽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课题组"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
作者: 杨黄恬 王志华 刘金龙 谭吉良 吴兰 陈意雄 姜玉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上海200025
目的:心肌梗死后及时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必需的步骤,但该过程伴随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I/R)造成的线粒体Ca2+([Ca2+]m)超载、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大量释放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tran...
来源: 评论
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 第10期 1822-1822页
作者: 杨黄恬 王志华 刘金龙 谭吉良 吴兰 陈意雄 姜玉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目的:心肌梗死后及时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必需的步骤,但该过程伴随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I/R)造成的线粒体Ca2+([Ca2+]m)超载、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大量释放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檗胺通过维持胞内钙稳态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小檗胺通过维持胞内钙稳态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收藏 引用
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一届)暨中国病理生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受体与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第九届)术会议
作者: 郑妍俊 高崚 张彩梅 杨黄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目的: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列居人类疾病的首位。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冠脉灌流,但是再灌注本身又会进一步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称之为再灌注损伤。寻找有效对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檗胺通过维持胞内钙稳态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年 第11期 2022-2022页
作者: 郑妍俊 高崚 张彩梅 杨黄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目的: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列居人类疾病的首位。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冠脉灌流,但是再灌注本身又会进一步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称之为再灌注损伤。寻找有效对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
来源: 评论
大鼠胚胎干细胞向功能性心肌细胞的分化研究
大鼠胚胎干细胞向功能性心肌细胞的分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
作者: 曹楠 廖婧 刘祖梅 朱文敏 王嘉 刘丽均 郁丽丽 徐平 肖磊 杨黄恬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脏学课题组健康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中国科学院
大鼠是最早被用于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与最为常用的模式生物小鼠相比,大鼠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因而长期被广泛的应用于行为、生理和药理以及毒性测试等实验,而其在心血管研究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神经错乱等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檗胺预处理对缺血/复灌心肌保护的机制探讨
小檗胺预处理对缺血/复灌心肌保护的机制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术大会
作者: 张彩梅 高崚 杨黄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列居人类疾病的首位。治疗心肌梗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恢复冠脉灌流,如药物溶栓、介入治疗和手术搭桥等,但是再灌注本身又会进一步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称之为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I/R)损伤表现为心肌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间歇性低氧与心肌缺血保护
间歇性低氧与心肌缺血保护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术大会
作者: 杨黄恬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心肌缺血性损伤及由此导致的心力衰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疾病和主要致死病因。因此有效地对抗缺血复灌后收缩顿抑和局限心肌梗塞面积,将改善急性缺血复灌后细胞的存活和心功能,防止缺血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系统经常暴露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2F6在物理性低氧及化性低氧诱导的凋亡中的表达特征(英文)
收藏 引用
生理 2008年 第1期60卷 1-10页
作者: 束波 杨巍维 杨黄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课题组
心肌细胞凋亡性死亡是低氧发生时的重要病理特征,但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2F6是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 我们新近的研究证实其具有抑制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但是,E2F6 是否参与了低氧诱导的心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启动心脏内源性防御机制是抗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启动心脏内源性防御机制是抗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术会议
作者: 杨黄恬 陈乐 陆熙园 高鸿 于卓 王志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肌损伤及由此导致的心力衰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疾病和主要致死病因。近年来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性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不足以阻止心肌缺血性损伤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如
来源: 评论
线粒体:对抗缺血/再灌胞内钙超载和收缩抑制的靶标
线粒体:对抗缺血/再灌胞内钙超载和收缩抑制的靶标
收藏 引用
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
作者: 杨黄恬 高鸿 陈乐 李俊 于卓 王志华 谢燕 周兆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氧生理实验室
缺血性心脏疾病在世界上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由冠状动脉病变等引起的心肌缺血及缺血/ 梗塞区域的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如胞浆内钙超载、再灌注期收缩功能的明显抑制,而严重的缺血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