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主题

  • 2 篇 警觉度
  • 2 篇 通用人工智能
  • 2 篇 特征提取
  • 2 篇 多模态情感脑机接...
  • 2 篇 脑电
  • 2 篇 脑机接口
  • 2 篇 情绪识别
  • 1 篇 服务机器人
  • 1 篇 扫视轨迹
  • 1 篇 不均衡分类
  • 1 篇 持续注意力
  • 1 篇 情感脑-机接口
  • 1 篇 小波包变换
  • 1 篇 多模态情绪识别
  • 1 篇 迁移学习
  • 1 篇 生活场景
  • 1 篇 相关分析
  • 1 篇 情感脑机接口
  • 1 篇 用户状态
  • 1 篇 跨被试情感模型

机构

  • 10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2 篇 麻省理工学院
  • 1 篇 天津大学
  • 1 篇 皖南医学院
  • 1 篇 ieee
  • 1 篇 悉尼科技大学
  • 1 篇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
  • 1 篇 ifsa
  • 1 篇 京都大学
  • 1 篇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

作者

  • 9 篇 吕宝粮
  • 4 篇 lu bao-liang
  • 3 篇 郑伟龙
  • 3 篇 zheng wei-long
  • 3 篇 lv bao-liang
  • 3 篇 王晓韡
  • 2 篇 zhang yaqian
  • 2 篇 shi li-chen
  • 2 篇 wang xiao-wei
  • 2 篇 张亚倩
  • 2 篇 石立臣
  • 1 篇 b.center for bra...
  • 1 篇 陈翔
  • 1 篇 niu zhi-bin
  • 1 篇 马家昕
  • 1 篇 程大伟
  • 1 篇 gao chun-fang
  • 1 篇 聂聃
  • 1 篇 nie dan
  • 1 篇 胡锐军

语言

  • 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大规模不均衡担保网络贷款的风险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学报 2020年 第4期43卷 668-682页
作者: 程大伟 牛志彬 张丽清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200240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 天津300072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上海201308
中小企业贷款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民众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商业银行授信评估标准主要是为大型企业设计的,很难匹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EEG的警觉度分析与估计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9年 第4期28卷 589-596页
作者: 傅佳伟 石立臣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警觉度是指人在执行某项任务时长时间维持注意力或警惕性的水平。EEG是目前最常用且最客观的研究警觉度的生理指标,当人的警觉度有变化时,记录到的EEG信号模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通过记录和分析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EEG信号,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干电极电采集技术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0年 第5期29卷 777-784页
作者: 王晓韡 石立臣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干电极电采集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干电极电采集技术具有使用简单、不易受环境约束的优点,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分析引入干电极电采集技术的原因,接着介绍干电极电采集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电的情绪识别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 第4期31卷 595-606页
作者: 聂聃 王晓韡 段若男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情绪是综合了人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状态,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绪识别是通过获取人的生理或非生理信号对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自动辨别,以实现更加友好和自然的人-机交互。基于电的识别方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情绪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模态情感机接口的抑郁症客观评估与调控治疗
收藏 引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年 第4期54卷 243-251页
作者: 吕宝粮 张亚倩 刘伟 郑伟龙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200240 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 剑桥02139
本文探讨多模态情感机接口在抑郁症客观评估和难治性抑郁症深部电刺激治疗中的应用。在抑郁症客观评估方面,首先将传统的量表转化成情感交互试验。基于多模态情感机接口,同步采集电和眼动等多模态数据。通过多模态深度学习和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异质迁移学习构建跨被试电情感模型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学报 2020年 第2期43卷 177-189页
作者: 郑伟龙 石振锋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病学系 美国波士顿02114
由于电信号的个体差异性和非平稳特性对情感模型性能产生影响,如何构建跨被试电情感模型是情感-机接口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从眼睛的扫视轨迹进行知识迁移的异质迁移学习方法,以提升跨被试电情感模型的性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柔性衬底MEMS技术制备电图干电极阵列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 第7期45卷 1035-1040页
作者: 吴澄 陈迪 胡锐军 陈景东 陈翔 王晓韡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图干电极,主要用于采集电信号以进行基于电图的警觉度分析,替代传统的湿电极.采用柔性衬底微电子机械统(MEMS)加工技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出具有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微针状干电极阵列.通过铜牺牲层实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用小波包变换提取眼电信号警觉度特征的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年 第5期31卷 641-648页
作者: 高春芳 吕宝粮 马家昕 皖南医学院医学二系麻醉与影像设备学教研室 芜湖241002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机械工程与科学系
警觉度是指人集中注意力执行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的灵敏程度。为保证生产安全,很多岗位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警觉度进行估计和预测,如高铁司机和危险品运输司机等。基于电和眼电等生理信号的警觉度估计与预测是警觉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情感机接口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1年 第1期3卷 36-48页
作者: 吕宝粮 张亚倩 郑伟龙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委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 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 上海200025 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 美国剑桥02139
情感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机器对人的情绪进行实时、准确的判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情感机接口是一种对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或)调控的机接口,是目前实现情感智能的主要途径。阐述了情感机接口的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专题:情感机接口
收藏 引用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1年 第1期3卷 34-35页
作者: 吕宝粮 林进灯 IEEE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 IFSA 悉尼科技大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学院
导读畅想一下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活场景,各式各样的服务机器人为人们提供周到、温馨的服务,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用户状态变化的智能人机交互将无处不在。尽管人们现在还无法准确地估计这个场景将会在何时出现,但是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和相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